病假扣钱是怎么扣的

法律解析:

病假扣钱通常会依据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一般是按照一定比例扣除工资,扣除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在我国,关于病假扣钱的规定涉及多方面因素。国家层面有基本的法律框架。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这为病假工资设定了一个底线,保障职工在病假期间能有基本的收入。

劳动合同的约定起着重要作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可能会对病假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扣除比例做出具体约定。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按照合同约定来执行。例如,合同可能规定病假期间工资按照正常工资的一定百分比发放,如60%、70%等。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也会影响病假扣钱。很多单位会制定自己的考勤制度和薪酬制度,其中包含病假工资的相关规定。这些制度通常会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病假时长等因素来确定扣除比例。一般来说,工作年限越长,病假期间扣除的工资比例可能越低;病假时长较短时,扣除比例也可能相对较低。比如,工作不满1年的职工,病假工资按正常工资的50%发放;工作满1年不满5年的,按60%发放等。

在实际计算病假工资时,通常会先确定计算基数,这个基数可能是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也可能是职工正常出勤月工资的一定比例。然后根据病假天数和规定的扣除比例来计算应扣除的工资。例如,某职工月工资为5000元,劳动合同约定病假工资按正常工资的70%发放,该职工请了5天病假,当月应发工资就为5000 5000÷21.75×5×(1 70%) 。病假扣钱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过程,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应了解相关规定,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分享举报
合同终止是怎么规定的
« 上一篇1秒前
×
19
2025 09

病假扣钱是怎么扣的

法律解析: 病假扣钱通常会依据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一般是按照一定比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