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怎么解决
法律解析: 当收到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后,应如实、全面地向法院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并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 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是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向被执行人发出的重要法律文书。接到这样的文书后...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官司打赢了,法院判对方赔你钱,结果人一转身,房子卖了、车子过户了、银行账户清空了,执行法官一查:“名下无财产”,你说气不气?
这时候,别急着认命,法院其实有一张“底牌”叫报告财产令,它就像一张法律“问卷”,逼着被执行人老老实实交代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几套房、几辆车,但问题来了——这玩意儿到底该怎么写?写不好,不仅起不到震慑作用,还可能让执行程序卡壳,甚至影响你最终拿回赔偿。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把“报告财产令”掰开揉碎讲清楚。
很多人以为,报告财产令就是法院发个通知,让对方填个表就行,错!它的正式名称是《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令》,是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依法发出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文书。
简单说,就是法院命令被执行人:“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如实申报你所有的财产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存款、房产、车辆、股权、债权、微信支付宝余额,甚至是未来半年内的收入变动。”
你不报?瞒报?少报?不好意思,轻则罚款拘留,重则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坐牢都有可能。
重点来了——这份文书通常由执行法官直接签发,不需要你申请人自己起草,但作为申请执行人,你必须知道三个关键点:
时机要抓准
法院立案执行后,一般会在5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报告财产令,如果你发现法院迟迟没发,一定要主动申请!可以写个《请求法院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的申请书》,附在执行材料里催一下。 要具体**
别以为“你有多少财产你自己清楚”这种话就能过关,正规的报告财产令会明确要求:
期限要盯紧
被执行人收到令后,必须在5日内向法院提交书面报告,逾期不报,你就拿着这份“未报告”的记录,去申请法院采取进一步措施——比如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甚至司法拘留。
我去年代理的一个案子特别典型。
当事人老张借给朋友70万做工程,打了借条,胜诉了,可执行时发现对方名下“零资产”,我们马上向法院提交了《请求报告财产令的申请》,法院依法发出后,对方一开始装傻,拖着不报。
我们立刻申请拘留,法院一查发现:这人虽然名下没房没车,但他老婆刚买了一套学区房,购房款来自他的微信转账;而且他每月有4万多的工程分红,全部转到亲戚账户代收。
凭借这份“拒不如实报告财产”的证据,法院对他司法拘留15天,并启动拒执罪侦查程序,三天后,对方家人慌了,主动联系还款——本金加利息一共83万,一次性付清。
你看,一张小小的报告财产令,撬动的是整个执行的突破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予以罚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明确了报告财产的范围、格式和时间节点,还规定法院可以要求被执行人定期报告后续财产变动。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很多人觉得,打赢官司就万事大吉,其实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执行难,难在哪?难在信息不对称,难在对方藏得深。
而报告财产令,就是法律赋予你的第一把“探照灯”,它不光是一张表格,更是一种施压手段、一种证据收集工具、一条通往拒执罪的路径。
我的建议很明确: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主动一步,离拿回属于你的钱,就更近一步。
报告财产令怎么写?一封没写对,可能让你多赔几十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官司打赢了,法院判对方赔你钱,结果人一转身,房子卖了、车子过户了、银行账户清空了,执...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