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的老赖,居然还能买车买房?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金融债务36秒前1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说“行,信你一回”,结果钱借出去了,催了三五次,对方不是装失联,就是说“最近手头紧”、“再等等”,可你转头刷朋友圈,人家却在晒新车钥匙、发新房装修照,甚至还在国外度假打卡……那一刻,是不是觉得心都凉了半截?

别急,你不是一个人,现实中,这种“借钱不还却高调消费”的老赖现象越来越多,更气人的是,他们不仅不还钱,还敢大张旗鼓地买车、买房、换手机、买包,仿佛欠的不是几十万,而是几毛钱,那问题来了——这种行为合法吗?我们真的只能干瞪眼看着他们逍遥法外吗?

借钱不还的老赖,居然还能买车买房?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答案是:当然不!法律早有安排,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用。

首先得搞清楚一件事:借钱不还本身不是犯罪,但如果在有能力偿还的情况下故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那就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换句话说,如果你已经起诉他,法院也判他还钱,但他有钱不还,还偷偷买车买房,这就不是简单的“赖账”,而是涉嫌违法甚至犯罪了。

很多债权人会问:“我还没起诉呢,他现在就买了房,我能怎么办?”
在正式打官司前,你也有“先手牌”可打,一旦你发现对方正在转移财产(比如把房子过户给亲戚、用别人名字买车),你可以立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只要提供相应担保,法院就能冻结他的账户、查封他的房产或车辆,防止他继续“金蝉脱壳”。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执行系统越来越智能,全国法院的执行查控系统能直接对接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车管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你以为他名下没房没车?可能只是登记在亲戚名下,但大数据一查,资金流水、消费记录、资产变动全都清清楚楚,只要他动过钱,大概率逃不过法眼。

别小看“限高令”和“纳入失信名单”的威力,一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别说坐高铁、飞机,连孩子上私立学校都可能受限,有些人表面风光,实际上连订个酒店都得让朋友代付,这种社会性惩戒,往往比钱本身更让人难受。


以案说法:

2021年,浙江温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张某借了同事李某18万元,约定一年内还清,结果到期后各种推脱,李某起诉到法院,胜诉后张某依然不履行,执行阶段,法院查他名下确实没钱,但他老婆名下突然多了套房产,还新买了一辆30多万的SUV。

李某察觉异常,向执行法官提交了张某日常消费记录和转账流水,经调查发现,张某长期通过妻子账户收钱、还贷,购车购房的资金来源也全部来自他本人收入,法院认定其“恶意规避执行”,不仅查封了房产和车辆,还将张某列入失信名单,并以“拒不执行判决罪”移送公安机关,张某最后主动还清欠款,但仍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这个案子说明什么?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只要证据链完整,再隐蔽的转移手段也难逃法律制裁。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6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前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 《刑法》第313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明确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限高”名单,限制其高消费行为。

律师总结:

面对“借钱不还却买车买房”的老赖,千万别认命。欠债不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手里有武器。从财产保全到失信惩戒,从执行查控到刑事追责,法律为你准备了一整套“组合拳”,关键是要行动快、证据足、策略准。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一旦发现对方有还款能力却拒不履行,立刻收集证据、启动诉讼、申请执行,必要时,果断报警追究其拒执罪责任,你不是在“计较”,而是在捍卫最基本的公平与尊严。

别让善良成为被利用的软肋,也别让信任变成一场无底洞,该出手时就出手,法律永远站在理性与正义这一边。

借钱不还的老赖,居然还能买车买房?这钱还能要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年假到底能休几天?没休完怎么办,公司赔钱吗?
« 上一篇21分钟前
×
28
2025 11

借钱不还的老赖,居然还能买车买房?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说“行,信你一回”,结果钱借出去了,催了三五次,对方不是装失联,就是说“最近手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