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工怎么处罚?一旦踩雷,企业可能倾家荡产!

普法百科34秒前1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看起来运转正常的工厂,背后竟悄悄雇用了几个不满16岁的孩子?听起来像是遥远的新闻,但其实,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老板觉得,“孩子能干点轻活,帮家里减轻负担”,“工资给得不多,人也老实”,可他们没意识到——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被查,轻则罚款停业,重则坐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用童工到底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企业主又该如何规避这种风险?

用童工怎么处罚?一旦踩雷,企业可能倾家荡产!


什么叫“童工”?年龄红线在哪?

首先划重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被用人单位招用,这就是法律设定的“红线”。

很多人分不清“童工”和“未成年工”的区别,注意了——

  • 童工:指不满16周岁,绝对禁止用工;
  • 未成年工:指已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工作,但必须登记备案,且不能从事高危、有毒、超强度劳动。

哪怕你请的是15岁零11个月的孩子,只要签了劳动合同或实际用工,那就是用童工,违法!


用了童工,会有什么后果?

别以为只是罚点钱就完事了,现实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

行政处罚:罚款+停业整顿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如果用了多个、时间长,累计下来几十万都不是梦。

更狠的是,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这意味着企业直接关门大吉。

连带责任:包工头、中介也跑不掉

有些人耍小聪明:“我自己没招,是劳务公司派来的。”错!用人单位是第一责任人,只要你用了,不管来源如何,都要担责,而劳务公司、介绍人也会被追责,罚款甚至禁止从业。

刑事追责:不是不可能

虽然一般情况是行政处罚,但如果涉及强迫劳动、拐骗儿童、组织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那就可能触犯《刑法》第244条“强迫劳动罪”或第262条“拐骗儿童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比如孩子在工厂受伤、死亡,企业主不仅要赔巨款,还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以案说法:一个火锅店的血泪教训

2022年,浙江某县城一家连锁火锅店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在暑期悄悄招了两名15岁的初中生当洗碗工,每月给1800元,还美其名曰“勤工俭学”。

结果被群众举报,当地人社局联合公安突击检查,当场查获两人身份证信息,调查发现,这两名孩子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节假日无休。

最终处理结果令人震惊:

  • 每名童工按一个月1万元顶格罚款,合计2万元;
  • 全店停业整顿15天;
  • 店长被行政拘留5日;
  • 总部被全县通报批评,列入劳动监察重点监管名单;
  • 更惨的是,品牌声誉崩塌,客流量暴跌40%,半年后被迫关店。

这家店本可以活得更好,却因为一时贪便宜,毁了整个生意,你说值吗?


法条链接(真实有效,建议收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二条、第六条
    任何单位不得使用童工;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3.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4. 《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之一
    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高空、井下等危险作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律师总结:合规用工,才是长久之道

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劳动法律师,我见过太多企业因小失大,用童工看似省了点人工费,实则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我想对所有老板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别侥幸:现在监管手段越来越强,社区、学校、家长都盯着,举报渠道畅通,一查一个准。
要自查:招人时务必核对身份证,建立入职档案,尤其是暑期工、临时工更要严格把关。
讲良心: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是廉价劳动力,让他们安心读书,是对社会最大的负责。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守法的成本,永远低于违法的代价。

用童工,不只是罚钱的事,它关乎良知、责任,更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

别等到警察上门那天,才后悔当初没听这一句劝。

用童工怎么处罚?一旦踩雷,企业可能倾家荡产!,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报告财产令怎么写?一封没写对,可能让你多赔几十万!
« 上一篇11分钟前
×
28
2025 11

用童工怎么处罚?一旦踩雷,企业可能倾家荡产!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看起来运转正常的工厂,背后竟悄悄雇用了几个不满16岁的孩子?听起来像是遥远的新闻,但其实,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