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到账还没焐热就被扣税?个税到底怎么算的,一文讲透!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发工资那天满心欢喜打开手机银行,一看余额——“嗯?怎么比合同上写的少了一大截?”别急,这不一定是公司克扣,大概率是个人所得税在悄悄“出手”,很多人对个税的印象还停留在“收入越高扣得...
先打个比方:你爬楼梯,每上一层,台阶的高度不一样,个税也是一样,不是所有收入都按一个税率一刀切,而是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什么意思?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假设你每月税前收入是2万元,别急着算2万×20%,那可就亏大了,我们得先减掉“免征额”和专项扣除。

目前个税起征点是每月5000元,也就是说,月收入低于5000块是不用交个税的,但这还没完,你还可以继续“减”:
这些加起来,可能让你的“应纳税所得额”大幅缩水。
那么你的应纳税所得额
20,000 - 3,000 - 5,000 - 3,000 =9,000 元
这9,000元进入税率表:
| 级数 | 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1 | 不超过3,000元 | 3% | 0 |
| 2 | 超过3,000至12,000元 | 10% | 210 |
所以你这个月该缴个税:
9,000 × 10% - 210 =690 元
看到没?不是2万全按10%或20%算,而是分段计税,真正实现“多赚不多交”的合理设计。
现在单位发工资都是累计预扣法,也就是每个月累计你的收入和扣除,动态计算税额,所以你可能会发现,年初税少,年中慢慢变多——因为累计收入上去了,跨进了更高税率档。
你以为每个月公司代扣完就完了?不,每年3月到6月还有个“年度汇算清缴”,这是国家给你的一次“查漏补缺”机会。
比如你年中换了工作,两家公司都按5000起征点给你扣税,结果全年总收入超标,可能多扣了或少扣了,这时候通过个税APP申报,系统自动算出你全年该交多少,多退少补。
有人能退几千块,就是因为专项附加扣除没及时填,或者有大额医疗支出没申报,而有些人反而要补税,往往是有多份收入、劳务报酬没合并申报导致的。
所以每年春天,记得打开个税APP,花十分钟做个汇算——这可不是走形式,真金白银的事。
我之前接了个咨询:小李和老王都是普通白领,年薪都在18万左右,但去年退税时,小李收到8000块退税,老王却被告知要补3000块,气得直拍桌子:“凭什么?”
我调了下他们的申报记录,差距立马出来了。
小李的情况:
所以每个月预扣税很少,全年实际应纳税额远低于已扣税,自然退钱。
而老王呢?
结果:累计收入高,扣除少,预缴不足,汇算时一合并,税不够,得补。
关键就在于——信息不对称+申报不完整,不是税制不公平,而是你自己没用好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你手里实实在在的“减税工具包”。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税务律师,我想说: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法纳税是义务,但合理节税是权利。
你不一定要精通公式,但至少要知道:
别让“不懂”变成“吃亏”,掌握一点税法常识,省下的不只是钱,更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
税收透明,人心才踏实,你越了解规则,生活就越有主动权。
下次发工资前,不妨打开个税APP,看看自己还能“捡”回多少钱。
工资到手总变少?扣税到底怎么扣的,一文讲透别再被蒙在鼓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扣税不是一刀切,而是“阶梯式”往上爬 先打个比方:你爬楼梯,每上一层,台阶的高度不一样,个税也是一样,不是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