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会如何追究责任
法律解析: 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无支付能力一般不影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从法律规定来看,该罪的核心行为表现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另一种是有支付能力却拒不支付。对于有支付能力而不支付的情况,如果行为人本身具备支付劳动报酬的经济实力,但故意不支付,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显然构成该罪。
而对于表面上看起来无支付能力的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地排除犯罪构成。如果行为人是通过恶意转移财产等手段,造成无支付能力的假象,以此来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依然符合“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一情形,同样可以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例如,一些企业主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不支付员工工资,将企业资金偷偷转移到其他账户,然后声称企业亏损无力支付工资。
不过,如果确实是因为经营不善、遭遇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真正丧失了支付能力,并且没有采取转移财产、逃匿等逃避支付的行为,一般不认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但即便如此,用人单位也应当积极与劳动者协商,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总之,判断是否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不能单纯依据有无支付能力,而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和主观故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解析: 无支付能力一般不影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