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保发生工伤该怎么办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保,劳动者发生工伤后,依然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相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劳动者要积极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未签劳动合同发生工伤,劳动者依然可以享受工伤待遇。需先证明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之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果主张赔偿。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发生工伤,劳动者不必过于担忧,法律会保障其合法权益。要确定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虽然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但可以通过多种材料来证明,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像银行转账记录等能显示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情况;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材料都可以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力证据。
证明劳动关系后,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完成后,接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以及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重要程序。它是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情恢复情况和身体功能受损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的。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相应的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那么这些赔偿费用将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若在赔偿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 未签劳动合同发生工伤,劳动者依然可以享受工伤待遇。需先证明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之后进行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