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是否要劳动局备案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并非一定要到劳动局备案。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就生效,备案不是其生效的必经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
劳动合同不属于民事合同,二者在法律性质、主体、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从法律性质上看,民事合同主要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遵循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目的在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其立法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侧重于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保护。
从主体方面分析,民事合同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例如,买卖合同中,卖方和买方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过程中地位平等。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法律地位平等,但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存在一定的隶属性。
从内容上比较,民事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即可。比如租赁合同中,租赁的标的物、租金、租赁期限等都可以由双方自由约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则具有法定性与约定性相结合的特点。法律对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遵守。双方也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约定。
从纠纷解决机制来看,民事合同纠纷通常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而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一般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属于民事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不属于民事合同,二者在法律性质、主体、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从法律性质上看,民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