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和误工费有什么区别

法律解析:

停工留薪和误工费主要适用于不同情形,停工留薪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概念,适用于劳动者因工伤治疗期间;误工费是民事侵权赔偿中的概念,适用于因他人侵权导致身体受损无法工作的情况。二者在定义、依据、计算标准、期限确定和支付主体等方面存在区别。

定义与适用法律依据:停工留薪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其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而误工费是指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它是民事侵权赔偿中的一项重要赔偿项目,主要依据《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

计算标准: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正常出勤标准发放,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全部工资性收入。而误工费的计算,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期限确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而误工费的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支付主体: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而误工费的支付主体是侵权人,如果侵权人购买了相关保险,通常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分享举报
个体工商户与企业职工退休的区别
« 上一篇1秒前
×
19
2025 09

停工留薪和误工费有什么区别

法律解析: 停工留薪和误工费主要适用于不同情形,停工留薪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概念,适用于劳动者因工伤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