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怎么算?别让带薪养伤变成糊涂账!
“工伤后公司只发基本工资合理吗?”“停工留薪期到底能拿多少钱?” 这些疑问背后,是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焦虑,作为律师,我常遇到因企业“算错账”引发的纠纷,今天就用大白话讲透停工留薪工资的门道,帮你守住这...
停工留薪期一般从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开始计算。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原工资、薪水、福利、保险等待遇不变的期限。其起始时间的计算有明确规定和考量因素。
从法规依据来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所以从遭受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这个时间节点起,职工就进入了可能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阶段,停工留薪期也便自此开始计算。
在实际情况中,事故伤害发生之日通常是一个较为清晰的时间点。比如在工作现场突发的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事故发生的时刻很明确。而对于职业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则是关键。因为职业病往往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到被确诊可能有较长时间,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开始计算停工留薪期,能更好地保障职工在患病治疗期间的合法权益。
停工留薪期的时长需要结合职工的伤情和医疗机构的意见等综合确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充分体现了对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生活保障的重视。准确确定停工留薪期的起始时间,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规范用人单位的责任义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法律解析: 停工留薪期一般从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开始计算。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