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后收到短信就慌了?别急,先搞懂这3件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记录!”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信用是不是毁了?”“会不会被起诉?...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了苏州银行发来的贷款逾期提醒短信,心里“咯噔”一下,整个人都不好了,有的甚至半夜惊醒,生怕征信被拉黑、房子车子保不住,说实话,我能理解这种焦虑——毕竟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呢?但我想告诉你:收到逾期短信,不等于世界末日,关键是你能不能冷静下来,搞清楚自己到底处在什么处境,该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给你讲清楚三件事儿:第一,这条短信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二,你现在最不该做的三件事;第三,真正能帮你“翻盘”的应对策略。
咱们先拆解一条典型的苏州银行逾期短信内容:
【苏州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X天,当前欠款金额为XXXX元,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详询客服XXX-XXXX-XXXX。
看到没?这条短信的核心信息就三点:
但它没有说你要坐牢、不会马上起诉你、也不会立刻查封财产,换句话说,这是一条“预警信号”,不是“判决书”,就像身体发烧了,医生提醒你去看病,而不是直接开刀。
所以第一步,请深呼吸,别自我恐吓。
很多人一紧张就开始“自毁式操作”,结果把小问题拖成大麻烦,以下三种行为,千万打住!
直接拉黑银行电话、屏蔽短信
以为眼不见心不烦?错!银行联系不上你,只会把你列为“失联高风险客户”,后续可能加速催收流程,甚至提前宣布贷款全部到期。
东拼西凑借网贷来还贷
“拆东墙补西墙”听着解燃眉之急,实则是在给债务雪球添柴,尤其是高息网贷,可能让你从一个坑跳进十个坑。
觉得丢脸,谁也不告诉
特别是中年人,怕家人知道、怕同事议论,但隐瞒只会让问题发酵,其实银行更愿意和主动沟通的人谈解决方案。
记住一句话:越早面对,代价越小,以下是你可以立刻采取的行动:
✅ 第一步:核实信息
打开手机银行或登录网银,确认是否真的逾期、具体金额多少、逾期天数是否准确,有时候可能是系统延迟或自动扣款失败导致的“技术性逾期”。
✅ 第二步:立即还款(哪怕部分)
如果你现在手头还能挤出一点钱,哪怕只还几百块,也建议先还上一部分,并备注“部分还款”,这个动作非常关键——它表明你有还款意愿,不是恶意拖欠。
✅ 第三步:主动联系银行协商
打客服电话,说明情况:“我因为XX原因暂时困难,但不是不想还,请问能否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
重点来了:银行不怕你穷,怕你“消失”,只要你态度诚恳、有计划,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谈出缓和方案的。
比如我之前有个客户,因疫情失业逾期45天,主动联系后,银行同意分6期补缴,且未上报征信,这就是“沟通的力量”。
去年夏天,我在苏州接待了一位姓李的女士,她经营一家小型烘焙坊,疫情期间关门三个月,苏州银行的一笔30万经营贷月供断了两期,某天清晨,她收到逾期短信,吓得整晚睡不着,甚至想卖房还债。
但她最终鼓起勇气打了银行客服电话,如实说明经营困难,并提交了营业执照、流水和社区开具的停业证明,没想到,银行信贷经理一周后回电,不仅给了3个月宽限期,还调整了后续还款计划。
最关键的是——这笔逾期最终没有上报央行征信系统。
为什么?因为她做到了三个字:早沟通、有证据、愿承担。
反观另一位客户,同样逾期,却选择沉默逃避,半年后发现自己的房贷申请被拒,才意识到征信早已留下“连三累六”的记录,悔之晚矣。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明确:
金融机构在催收过程中不得泄露借款人隐私,不得采用侮辱、恐吓等非法手段。
这意味着:
朋友们,生活中谁还没个坎儿?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惧中选择了错误的应对方式。
我要强调三点核心思想: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风雨识真友,困境见智慧。”
一次逾期,或许正是你重新审视财务规划、建立良性信用习惯的起点。
别让一条短信击垮信心,而要让它成为你成长的契机。
我是律师老张,在苏州,陪你一起理性面对每一场人生“贷款危机”。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贷款逾期收到短信就慌了?别急,先搞懂这3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了苏州银行发来的贷款逾期提醒短信,心里“咯噔”一下,整个人都不好了,有的甚至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