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流程
法律解析: 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一般需经历确认解除情形、通知工会(如有)、通知员工、办理工作交接与离职手续、支付经济补偿(如有)、出具离职证明、转移社保和档案等流程。 单位要确认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是...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需根据不同解除情形遵循相应程序,一般包括通知工会、通知员工、办理离职手续并支付相应补偿或赔偿等。
需明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分为过错性解除、非过错性解除和经济性裁员等不同情形,每种情形的程序有所不同。
过错性解除:当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过错行为时,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关系。此时,用人单位应先固定劳动者存在过错的证据,如通过书面材料、视频监控等。将解除理由通知工会,若用人单位有工会组织,这是法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之后,向劳动者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明确解除的原因和时间等信息。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包括工作交接、工资结算等。
非过错性解除:如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形。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样要通知工会,向劳动者说明解除的具体情况和依据。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裁员方案,明确裁员的范围、标准等。通知工会和全体职工,进行沟通和解释。之后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员方案。最后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可能面临支付金等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需根据不同解除情形遵循相应程序,一般包括通知工会、通知员工、办理离职手续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