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签了劳动合同工作一个月能走吗
法律解析: 应届生签了劳动合同工作一个月通常是可以走的,但需依据具体情况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在不同情形下离职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处于试用期,...
应届生一般是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但在未毕业仍属于在校生身份时,可能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部分情况下无法签订劳动合同;而毕业后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时,是能够签订劳动合同的。
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应届生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是否能签订劳动合同。
未毕业的应届生通常还处于学校的管理之下,主要身份是学生,不具备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主体资格。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例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更多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完成学校的教学要求,并非以就业为目的,此时企业与学生之间一般不构成劳动关系,也就无法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当应届生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后,其身份转变为社会劳动者,具备了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此时就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比如,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等途径,被企业录用,在毕业之后到企业正式工作,双方就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应届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关键在于是否已经毕业,是否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法律解析: 应届生一般是可以签订劳动合同的,但在未毕业仍属于在校生身份时,可能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部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