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薪工资怎么算?这些细节不注意可能亏大了!
三薪工资怎么算?核心规则要记牢 所谓“三薪”,指的是在法定节假日(如春节、国庆节等)加班的员工,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加班费,但要注意的是,三倍工资的计算基数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有明确的...
"三薪"这个说法在职场中经常被提及,但真正了解其计算规则的人并不多,所谓三薪,是指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时应获得的工资报酬,其标准是正常工资的三倍,但具体怎么算?这里面可大有学问。
我们需要明确三薪适用的时间范围,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只有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如春节、国庆节等)当天工作,才能享受三薪待遇,如果是在节假日的调休日工作,则不属于三薪范畴,只能按普通加班计算。
计算三薪工资时,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工资基数和计算方式,工资基数一般以劳动者本人的月工资标准为基础,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1.75天),而三薪的具体计算公式为: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
举个例子,假设小明月工资为8000元,在春节法定节假日当天加班,那么他当天的加班工资应为:8000÷21.75×300%=1103.45元,如果他当天正常工作8小时,那么他这天的收入就是正常日工资(8000÷21.75=367.82元)加上加班费1103.45元,总计1471.27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薪计算时,用人单位不能以"基本工资"代替"月工资收入"来计算,月工资收入应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固定发放的部分,但不包括加班费、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非固定收入。
2021年,上海某科技公司员工张某因春节加班费问题将公司告上法庭,公司仅按基本工资5000元的标准计算三薪,而张某的实际月收入为12000元(含基本工资5000元+绩效工资7000元),法院审理认为,绩效工资属于固定发放的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加班费计算基数,最终判决公司补足差额,并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
这个案例明确告诉我们:用人单位不能随意降低三薪计算基数,劳动者有权要求按照实际工资收入计算节假日加班费,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薪工资的计算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许多细节问题,作为劳动者,要清楚自己的权利;作为用人单位,更要依法合规操作,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职场权益保护从了解规则开始,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清晰认识三薪计算规则,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有理有据,如果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获取针对性法律意见。
三薪工资怎么算?加班费翻三倍的秘密全在这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三薪工资计算方法详解 "三薪"这个说法在职场中经常被提及,但真正了解其计算规则的人并不多,所谓三薪,是指劳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