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成老赖?一朝被抓,后悔都晚了!
朋友张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承诺“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几年下来连人影都见不着?更气的是,人家日子照常过,买新车、换新包,就是不还你那几万块,你以为这只是人品问题?错了,这...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转头就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拉黑,几年过去连人影都见不着,你心里憋屈,可又觉得“数额不大,报警不管”,只能自认倒霉?可最近在安徽泗县发生的一起案子,可能要让很多“老赖”睡不着觉了。
就在上个月,泗县一名男子因多年拖欠他人借款拒不偿还,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仍无动于衷,最终在当地法院与公安联合执行行动中被拘传到案,当天就被依法拘留,目前正在进一步处理中,这事儿一出,朋友圈都炸了——原来欠钱不还,真能坐牢?

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你以为的“民事纠纷”,什么时候会变成“刑事追责”?老赖真的能一直逍遥法外吗?如果你是出借人,又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位泗县的老兄姓李,2019年向同村的王某借了3.8万元,说是给孩子交学费、周转急用,白纸黑字打了借条,约定一年内还清,结果一年变两年,两年变五年,李某不仅没还钱,还偷偷把名下一辆车过户给了亲戚,自己住着新房、开着新电动车,日子过得挺滋润。
王某多次催要无果,最后只能起诉,法院判决生效后,李某依旧装聋作哑,执行法官上门调查发现,他有履行能力却故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这就踩到了法律的“高压线”。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今年初,李某被拘传后,面对铁证如山,当场认错,说:“我以为欠点钱不算啥,大不了上黑名单……没想到真能抓人。”
你看,很多人误以为“欠债不还只是道德问题”,但其实一旦进入司法程序,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性质就变了——从“民事违约”升级为“刑事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老赖将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酒店、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真正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隐匿、转移财产,妨碍人民法院执行的,法院可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而是悬在老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执业多年的律师,我想告诉所有人两句话:
第一,别做老赖。
你以为拖几年就过了?错了,法院的判决不会过期,债务不会蒸发,一旦被列入失信名单,出行受限、贷款无门、孩子上学受影响,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追责,现在全国法院执行联动机制越来越完善,“天网恢恢”不再是口号。
第二,别怕维权。
如果你是那个被欠钱的人,哪怕金额再小,只要证据齐全(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都可以起诉,判决之后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房产、查车辆、查银行流水,别因为怕麻烦就放弃,你的沉默,只会助长对方的嚣张。
在法治社会,诚信是最基本的底线,借钱时称兄道弟,还钱时装傻充愣,这种人,终将被法律和良知双重审判。
别再问“能不能拖”“会不会被抓”——该还的,迟早要还;该承担的,一个都跑不掉。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而这一次,在泗县,它来得格外清醒、干脆、有力。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实务,旨在普及法律常识,提升公众维权意识,如有具体案件咨询,请携带材料面询专业律师。
借钱不还成老赖?一朝被抓后悔晚!还能躲多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转头就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拉黑,几年过去连...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