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欠条不还能否被列为失信人
法律解析: 个人欠条不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是可能被列为失信人的。 当存在个人未偿还的情况时,如果债权人通过合法途径,如向法院并获得胜诉判决,而债务人仍然拒不履行还款义务,那么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
朋友借了你两万块,说好三个月还,结果拖了一年都没动静,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都找不到了,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盘算着:“不行,我得把他弄上‘老赖名单’!”可转念一想——到底什么情况才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是不是只要欠钱不还,立马就能上黑名单?
今天咱就来聊点实在的,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法律术语,用大白话把这事儿给你捋清楚。

首先得明白一个关键点:“老赖”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也不是你去法院告一句“他欠我钱”,人家就立刻给他贴标签。
“老赖”这个称呼,在法律上叫“失信被执行人”,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戴上的帽子,而是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条件。
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你得先打赢官司。
也就是说,对方欠你钱,你得先去法院起诉,提交证据,走完庭审流程,拿到一份生效的判决书,如果对方在判决后还是不还钱,这才进入下一步。
你得申请强制执行。
判决下来了,对方装死不履行,那你就可以拿着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法院会介入调查对方有没有财产——比如银行卡、车子、房子、工资收入等等。
对方“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
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还钱就是老赖”,其实不对,法院查了发现他名下啥都没有,账户空空如也,房子也没登记在他名下,那属于“确实没钱”,不能直接列为失信人。
但如果你发现他天天发朋友圈晒三亚旅游、开豪车、住高档小区,而法院查到他故意转移财产、隐匿收入、逃避执行——那对不起,这种行为就踩了红线,法院可以依法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旦上了这个名单,后果可不止是丢脸那么简单,出行受限(坐不了高铁飞机)、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受限制、贷款被拒、甚至可能影响工作晋升……社会性“封杀”就开始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当事人小李借给同事张某8万元应急,写了借条,约定了半年内还清,结果到期后张某各种推脱,后来干脆换了手机号消失不见。
小李无奈起诉,法院判张某还款,判决生效后,张某依然不理不睬,小李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查了他的银行流水,发现他在判决后每月仍有八千多的工资进账,却从未主动还款,还频繁使用支付宝进行游戏充值和外卖消费。
更离谱的是,执行期间他还通过亲戚账户收工资,明显是在规避执行,我们向法院提交了相关证据,法院最终裁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这一下,张某慌了——因为他正准备出国探亲,买不了机票;想升职竞聘,单位政审也通不过,最后主动联系小李道歉,一次性还清本息,才申请解除限制。
你看,真正的“老赖”不是穷,而是“装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注意关键词:“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这才是构成“老赖”的硬门槛。
回到最初的问题:借钱不还,能上老赖吗?
答案是:有可能,但前提是——你得走完法律程序,且对方明明有钱却故意赖账。
如果你正面临债务纠纷,记住这几步:
别指望靠骂几句“你再不还我就把你挂网上”就能解决问题,真正有效的,永远是法律手段。
最后提醒一句:诚信是金,赖账一时爽,代价可能是长久的社会性出局。
而作为债权人,也不要被情绪裹挟,理性维权,才是最快拿回钱的方式。
你手里攥着的不只是借条,更是一份法律赋予你的权利,用好它,才能让正义不迟到,也不缺席。
借钱不还就上老赖?欠钱到底会不会被列为失信人?,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借了你两万块,说好三个月还,结果拖了一年都没动静,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都找不到了,你气得牙痒痒,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