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怎么算个税?发多了反而到手更少?一文讲透避坑指南!
年终奖计税,到底是怎么算的? 先说重点:从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必须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以前那种“单独计税”的优惠政策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
年底一到,办公室里聊得最多的不是项目进度,而是——“今年年终奖发多少?”有人喜笑颜开,有人眉头紧锁,年终奖这事儿,看似是公司给员工的“年终红包”,可背后却藏着不少法律门道,它到底是不是工资?怎么算?什么情况下能拿、什么情况下拿不到?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年终奖这件事儿掰扯清楚。
很多人以为,年终奖是公司“额外给的好处”,爱发不发,全看老板心情,但其实,在法律上,年终奖的性质要分情况看。

如果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里明确写了“每年发放年终奖”“按绩效考核发放年终奖”或者有具体的计算方式(比如月薪×3),那这个年终奖就不再是“福利”,而是劳动报酬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你干了一年活儿,公司不能说不发就不发。
但如果合同里压根没提年终奖,公司也从没承诺过,那它就属于企业自主决定的奖励性收入,想发多少、发不发,确实由公司说了算。
所以关键点来了:有没有书面约定?有没有惯例?有没有连续发放的历史?这些都可能成为你主张权利的依据。
这个问题特别常见,尤其是年中入职或年底离职的人最关心:“我只干了半年,能不能拿一半?”
答案是:要看约定!
举个真实场景:小李12月15日辞职,公司往年都在次年1月发年终奖,结果今年公司说“你都不在了,没份”,但如果小李的劳动合同里写了“根据年度绩效发放年终奖”,且他全年绩效达标,那他就完全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
很多人以为被辞退就没资格拿年终奖,其实不一定。
根据司法实践,如果年终奖是对全年工作成果的奖励,而你在这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岗、完成了工作任务,即使在发放前被解除劳动合同,只要不是因严重违纪被开除,依然有可能拿到年终奖。
法院通常会看:
如果是公司单方面裁员,且没有正当理由,反而更可能被判支付年终奖,作为一种补偿。
2022年,上海有个典型案例,张先生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了三年技术主管,年薪40万,合同约定“年终奖为2个月工资,根据绩效发放”,他12月初因家庭原因提出辞职,次年1月公司发了年终奖,却没他的份。
张先生申请劳动仲裁,公司辩称“离职员工不享受年终奖”,但仲裁委查实:公司内部制度并未明文规定离职即取消资格,且过去两年离职员工也都拿到了年终奖,最终裁决:公司应按比例支付张先生年终奖8万元。
法院认为:当年终奖已成为劳动者可预期的收入组成部分时,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剥夺,尤其在无明文禁止的情况下,单方取消构成违约。
《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
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的,可按集体合同或同岗位标准执行;仍不明确的,实行同工同酬。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七条
奖金属于工资总额的一部分,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以及年终一次性奖金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
用人单位对减少劳动报酬负有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公司要是不发年终奖,得拿出制度依据和合理理由,否则可能败诉。
年终奖从来不是老板心情好才给的“红包”,它可能是你辛苦一年应得的回报,作为员工,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 签合同时,留意有没有年终奖条款;
✅ 入职后,保存历年奖金发放记录、邮件通知、绩效考核表;
✅ 离职前,确认年终奖政策,必要时书面询问人事;
✅ 被拒发时,别忍气吞声,先沟通,再仲裁,证据充足胜算大。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年终奖这事,该问就得问,该争就得争,你流的汗,不该被一句“公司规定”轻轻抹去。
年底了,愿你不仅收到奖金,更守住尊严。
年终奖怎么算?发多少由谁定?离职还能拿吗?一文说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年底一到,办公室里聊得最多的不是项目进度,而是——“今年年终奖发多少?”有人喜笑颜开,有人眉头紧锁,年终奖这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