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别慌,冷静三步走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欠款还是平台套路?教你三招识破真相,保护征信不踩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用户,您在XX贷平台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
收到建行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风险?一文说清你的应对策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个人贷款已连续逾期X天,逾期金额XXX元,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被采取法律措施。”——发件人显示“建设银行”,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加快?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问题:我到底哪笔钱没还上?会不会已经被起诉了?征信是不是已经黑了?以后还能贷款买房吗? 先别急着焦虑,作为一名处理过上百起信贷纠纷案件的执业律师,我得告诉你:一条短信,不代表“世界末日”,但也不该被轻视,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看懂它背后的信号,以及如何用对方法化解危机。**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慌了神,要么立马转账生怕被起诉,要么干脆装死逃避,这两种反应都不理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步:核实信息真伪
首先确认这条短信是不是真的来自建行,真正的银行官方短信不会让你点击链接还款,也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索要验证码或银行卡号,你可以直接打建行客服95533,输入身份证或卡号查询当前贷款状态,这是最安全的方式。
第二步:查清逾期原因
有时候不是你不还,而是系统延迟、自动扣款失败、卡余额不足,甚至可能是银行端的技术故障,也有可能是你换了手机号没及时更新预留信息,导致提醒没收到,搞清楚“为什么逾期”比急着还钱更重要。
第三步:评估逾期时间和后果
银行通常有3-5天的宽限期(具体看合同约定),偶尔一次短时间逾期,只要及时补上,一般不会立即上报征信,但如果超过30天,那就大概率会被记入央行征信系统,留下不良记录,影响未来房贷、车贷甚至就业背景审查。
现在有些第三方催收公司打着银行名义发短信,语气恐吓、内容夸张,已移交法务部”“即将申请强制执行”等等,这些话术听着吓人,但很多是虚张声势。
你要明白:只有法院判决后才能强制执行,银行自己都没这个权力。而且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催收不得频繁骚扰、不得侮辱诽谤、不得泄露债务人信息,如果你收到带有威胁、羞辱性质的信息,完全可以录音取证,向银保监会投诉。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是个自由职业者,收入不稳定,某天他突然收到建行短信,称其消费贷逾期62天,本金加罚息近8万元,若不处理将“启动诉讼程序”。
小李吓得整晚睡不着,差点去借网贷填坑,后来他找到我,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建行客服调取还款记录,结果发现:其实他在第45天时已部分还款,但由于银行系统未及时更新,仍按全额逾期计算,更关键的是,合同里写明“连续逾期90天以上才视为根本违约”,也就是说,银行此时根本没有权利提前收贷或起诉。
我们立刻发出律师函,要求停止不当催收,并重新核算账单,最终银行更正了数据,撤回了催收通知,也没有上报征信,小李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我违约,是他们在‘吓唬’我。”
这个案例说明:面对逾期短信,情绪解决不了问题,证据和法律才是护身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银行业协会发布)
明确禁止暴力催收、虚假陈述、频繁骚扰等行为,要求催收过程合法合规、尊重人格尊严。
这些法律条文不是摆设,而是你在面对压力时可以援引的“盾牌”。
最后我想说的是: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什么都不做,或者做错了选择。
一条短信只是开始,而不是结局,真正决定你命运的,是你接下来怎么回应——是盲目恐慌,还是理性应对?是任人摆布,还是主动维权?
记住几个核心原则:
✅ 第一时间核实真实性
✅ 不轻信任何“紧急处理”链接
✅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
✅ 超过30天逾期务必重视征信影响
✅ 遇到威胁骚扰,果断拿起法律武器
在这个信用即资产的时代,维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就是在守护未来的可能性,哪怕今天暂时遇到了困难,只要依法行事、诚实面对,总有翻盘的机会。
下次再看到那条“逾期短信”,不妨深呼吸一下,然后对自己说一句: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收到建行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风险?一文说清你的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叮”...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