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别慌,分清真通知和假恐吓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个人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
收到“逾期还款”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是不是上黑名单了?”“会不会被起诉?”“家里人会不会知道?” 先别急着自责或恐慌,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扒一扒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逾期短信”背后的真相,告诉你哪些是合法提醒,哪些是软性施压,更重要的是——你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信用,又守住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件事:确认你到底有没有真的逾期。
很多人其实按时还了,但因为银行系统延迟、第三方支付失败、或者卡里余额刚好差几块钱没扣成功,导致系统标记为“逾期”,这时候收到短信,情绪容易炸,但你要做的不是立刻转账,而是马上登录官方App或打客服电话核实。
记住一个原则:凡是不带具体还款金额、账户信息模糊、附带不明链接的短信,90%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的施压手段,甚至可能是诈骗。
比如这类短信:
“【XX金融】您的借款已逾期3天,剩余本金8672元,请立即扫码还款,避免诉讼!”
注意!这种短信没有明确机构名称,也没有合同编号,还让你“扫码还款”——这是典型的高风险信号,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发二维码催款,更不会用威胁性语言逼迫你还钱。
如果你确实错过了还款日,别逃避,也别硬扛,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步:主动联系贷款机构。
不要等对方打电话来质问你,自己打过去,态度诚恳地说明原因——比如失业、生病、家庭变故等,并询问是否可以申请“宽限期”或“分期补救”,很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有“容时容差”服务,3天内的轻微逾期,只要补上,可能不会上报征信。
第二步:保留所有沟通记录。
无论是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还是邮件往来,全部保存下来,万一后续出现“我已经通知你了”这类扯皮情况,这些就是你的护身符。
第三步:优先处理上征信的债务。
房贷、车贷、信用卡、正规网贷……这些一旦逾期超过90天,就会被记入央行征信系统,影响未来5年内的贷款、出行甚至就业,而一些非持牌小贷平台虽然天天发短信,但根本不上征信,优先级可以适当后移。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件,当事人张先生是一名外卖骑手,因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连续两个月没还某平台的8000元消费贷,结果从第30天起,他每天收到十几条“即将起诉”“列入失信名单”的短信,还有陌生号码打给他同事和邻居,说他“欠钱跑路”。
最让他崩溃的是,有条短信写着:“如不还款,将向您户籍地村委会寄送催收函。”——这让他农村的老父亲在村里抬不起头,一度想轻生。
我们介入后发现:该平台虽持有部分金融牌照,但其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存在骚扰他人、泄露个人信息、虚假陈述法律后果等违法行为,我们向银保监会和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并提起人格权纠纷诉讼,平台道歉、删除不当记录,赔偿精神损失费,催收行为也被叫停。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你真的逾期了,也不意味着要接受任何形式的羞辱和恐吓,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尊严。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几点是你必须知道的:
换句话说,哪怕你欠钱,催收也只能找你本人,不能骚扰家人朋友;不能编造“马上坐牢”这种谎言;更不能把你名字贴大街上。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都有难的时候,一次逾期不代表你是“老赖”。
面对逾期短信,最重要的是冷静判断、主动沟通、依法应对,不要被情绪牵着走,也不要被所谓的“紧急处理”骗去点击钓鱼链接,真正合法的机构,永远欢迎你来协商;而那些只会吓唬人的,往往自身就不合规。
如果你已经收到大量骚扰信息,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固定证据,必要时通过投诉或诉讼维护权益,法律从不只是冰冷的条文,它更是你在风雨中最坚实的伞。
生活不易,但请相信:只要你不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就永远有出路。
一、短信来了,先别慌,分清真逾期和假恐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逾期还款”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