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过贷款却收到逾期短信?小心!这可能是新型诈骗陷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XX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甚至连那个平台听都没听过,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是慌了神赶...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甚至连那个平台听都没听过,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谁冒用我的身份?我的信息是不是泄露了?会不会真的上了黑名单?
别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近年来,随着个人信息滥用和网络黑产猖獗,“被贷款”“被逾期”成了不少普通人的噩梦,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带你一步步看清真相、稳住阵脚,把这场突如其来的“信用危机”化解于无形。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愤怒、恐慌,甚至直接回拨电话质问对方,但这恰恰可能掉进下一个坑,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或私人号码催收,更不会威胁你“不还钱就坐牢”。
正确的做法分三步走:
第一步:查征信报告。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征信中心”APP),免费查询一次个人信用报告,这是你信用状况的“体检单”,如果报告里真有这笔贷款记录,说明有人用你的身份信息做了实名认证和借贷操作;如果没有,则大概率是诈骗或信息误用。
第二步:保留证据。
把所有可疑短信截图保存,包括发送号码、时间、内容,如果有接到电话,尽量录音,并记下对方说的平台名称、工号、所谓“合同编号”等细节,这些都将成为后续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三步:正式申诉与报警。
如果是正规平台出现错误记录,立即联系该机构客服,要求核实身份信息并撤销异常贷款,若对方推诿,可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一旦确认身份被盗用,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报案,拿到《受案回执》——这是日后洗清冤屈的法律护身符。
我曾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李女士某天收到一条来自某网贷平台的催收短信,称她有一笔15万元的消费贷已逾期90天,再不还款将起诉,她当场懵了,因为她从没注册过这个平台。
我们协助她查了征信,果然发现名下多了一笔贷款,放款方是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调查发现:有人用她的身份证照片,在第三方助贷平台上完成了人脸识别验证——原来她曾在某个兼职问卷网站上传过证件照,被黑产团伙盗取后合成了动态视频,骗过了系统。
我们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向涉事金融公司提交了身份盗用声明、报案回执和笔迹鉴定报告,该公司撤销了该笔贷款记录,并书面致歉,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及时介入,李女士的征信没有受到实质性损害。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只要应对得当,即使“被贷款”,也有机会全身而退。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公民对自身身份信息享有完整的人格权和财产权保护:
这意味着,你不仅有权要求删除错误记录,还可以追究冒用者的法律责任。
在这个数字时代,信用已经不只是“能不能借钱”的问题,它关系到你买房、就业、出行,甚至是孩子上学的机会,一条莫名其妙的逾期短信,看似小事,背后可能是身份盗用的冰山一角。
所以我想告诉你三句话:
👉第一,别自责。没人能百分百防住信息泄露,关键是反应要快。
👉第二,别沉默。该查就查,该报就报,拖延只会让问题发酵。
👉第三,别轻信。凡是让你转账、交“解冻费”“保证金”的,一律拉黑。
真正的风险不是那条短信,而是你选择视而不见,你的信用,值得你认真守护。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现在就去查一次征信,花十分钟,换一份安心,毕竟,人生不怕误会,怕的是错过了澄清的机会。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基于真实法律实践提炼而成,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没办过贷款,却收到催收短信?别慌!教你三步识破幽灵债务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