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心里慌?律师告诉你怎么办!
嘿,朋友,最近是不是因为网贷逾期,搞得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心里头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焦躁不安?我特能理解这种感受,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逾期了,各种担心都会冒出来:会不会被催收?会不会影响征信?会不会被起诉?甚至会不会影响到家人朋友?
这种焦虑,像潮水一样涌过来,确实挺折磨人的。但你知道吗?越是这个时候,咱们越不能慌,越要冷静下来,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可能让你做出错误的判断,我就以一个老律师的身份,用大白话跟你好好说道说道,网贷逾期了,咱们到底该咋办。
逾期了,天塌不下来!真的,别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很多人一逾期就觉得世界末日到了,其实没那么严重,也不是说逾期了就没事了,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但千万别自己吓自己。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停止以贷养贷!我见过太多人,为了还这个平台的钱,又去借另一个平台,结果窟窿越捅越大,最后彻底还不上,这就像饮鸩止渴,绝对是下下策!赶紧停下来,不然神仙也救不了你。
第二步,搞清楚自己到底欠了多少,都是哪些平台的。把每一笔欠款的本金、利息、违约金、还款日都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别怕面对这个数字,再大的数字,拆解开了,一步步来,总有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主动联系网贷平台!很多人逾期了就不敢接电话,甚至换号码躲避催收,这其实是最不明智的,你越是躲,对方越觉得你想赖账,催收手段可能就越激进,你主动打过去,说明情况,比如为什么逾期了,现在的经济状况怎么样,表达你有还款的意愿,但需要时间,有些平台还是愿意协商的,比如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等,协商的时候记得录音,保留证据。
说到催收,这也是大家最烦的一点。我得告诉大家,合法的催收咱们得配合,但暴力催收,比如威胁、恐吓、骚扰你的家人朋友、爆通讯录,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别犹豫,保留好证据(录音、短信、截图等),直接报警,或者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你的合法权益,法律是保护的!
还有,关于征信。网贷逾期,很多都会上征信,这确实会影响你以后贷款买房买车,但也别因此就破罐子破摔,只要你以后好好养征信,按时还款,不良记录5年后是会自动消除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建议参考:
- 梳理债务:制作一个详细的债务清单,包括平台名称、本金、利率、到期日、已还金额、未还金额等。
- 停止新债:坚决不再借任何新的贷款,无论是网贷还是其他。
- 优先还款:如果欠款较多,一时无法全部还清,可以考虑优先偿还那些利率高、或者已经逾期时间较长的平台。
- 主动协商:鼓起勇气,主动联系网贷平台客服,说明自身困境,尝试申请延期还款、减免部分利息或违约金、分期还款等,态度要诚恳,但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拒绝。
- 保留证据:所有与网贷平台的沟通记录(电话录音、短信、微信/qq聊天记录等)、还款凭证、催收证据等,都要妥善保存,以防万一。
- 努力赚钱:这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想办法增加收入来源,同时缩减不必要的开支,争取早日把欠款还清。
- 寻求帮助:如果自己实在处理不了,或者债务压力过大,可以向家人坦白(虽然难,但家人的支持很重要),或者寻求专业的债务咨询机构帮助,甚至可以咨询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八条: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第四十四条、第六十九条等:(涉及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等,催收过程中不得滥用个人信息。)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了,焦虑是肯定的,但千万别让焦虑吞噬了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无路可走,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正视问题,把债务理清楚,停止再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主动去和平台沟通,争取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催收再吓人,也要学会分辨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对于暴力催收,一定要勇敢说“不”,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征信虽然重要,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你积极处理,未来还是有机会修复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赚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欠款还上,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上岸的一天,如果压力实在太大,别忘了向身边的人求助,或者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法律是保护每一个公民合法权益的,别慌,一步步来,总会过去的!加油!
网贷逾期,心里慌?律师告诉你怎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