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内离职不批怎么办
法律解析: 试用期内离职不批,劳动者按法定程序离职即可,无需用人单位批准。若因此遭遇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等侵权行为,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
离职不批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投诉时可拨打12333热线或到当地劳动监察机构办公地点进行,也可通过当地政务网站的相关投诉渠道线上投诉。此外,还能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遇到离职不批的情况,劳动者有多种途径进行投诉维权。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大队是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部门。劳动者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进行投诉。其一,电话投诉,拨打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咨询投诉热线12333,按照语音提示或者向人工客服说明自己所在单位离职不批的具体情况,包括入职时间、工作岗位、提出离职的时间、单位不批准的理由等详细信息。其二,现场投诉,劳动者可以前往当地劳动监察机构的办公地点,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进行投诉。前往时要携带能够证明自己身份和与单位劳动关系的材料,如身份证、劳动合同、工作证、工资条等。其三,线上投诉,许多地方政府都有政务服务网站,设有劳动监察相关的投诉举报入口,劳动者可以通过这些线上渠道填写投诉信息并上传相关证据材料。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监察大队的处理结果不能解决问题,或者劳动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仲裁来维护权益,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据。劳动仲裁的流程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劳动者的诉求合理合法,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只要劳动者按照规定履行了通知义务,即使单位不批准,到期后也可以离职。
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监察以日常巡视检查、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以及接受举报投诉等形式进行。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立案。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应当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和电话。
对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迅速会同有关部门处理。
法律解析: 离职不批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投诉时可拨打12333热线或到当地劳动监察机构办公地点进行,也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