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摔伤怎么办
法律解析: 没签劳动合同摔伤,若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劳动者依然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获得相应赔偿。可以先确定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果要求赔偿。 要明确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
工地没有劳动合同摔伤了,依然可以通过一系列办法维护自身权益。首先要及时就医并收集相关证据,之后可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根据鉴定结果要求赔偿。
在工地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却摔伤,不必惊慌,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第一步,及时救治与证据收集。受伤后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进行治疗,确保自身健康。要收集相关证据,如现场的目击证人证言,他们的描述可以证明受伤的经过和地点;医疗诊断证明,这是确定伤情的重要依据;能证明在该工地工作的证据,像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如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或支付宝转账截图)、工友的证明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认定劳动关系和工伤至关重要。
第二步,确认劳动关系。由于没有劳动合同,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来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提交之前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一旦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就为后续的工伤认定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申请工伤认定。在确认劳动关系后,要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对申请进行调查核实,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第四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如果被认定为工伤,待伤情稳定后,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这一鉴定结果将作为计算金额的重要依据。
第五步,要求赔偿。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向用人单位要求相应的赔偿。赔偿项目可能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补助金等。如果用人单位拒绝赔偿,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解析: 工地没有劳动合同摔伤了,依然可以通过一系列办法维护自身权益。首先要及时就医并收集相关证据,之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