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怎么算?别让带薪养伤变成糊涂账!
“工伤后公司只发基本工资合理吗?”“停工留薪期到底能拿多少钱?” 这些疑问背后,是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焦虑,作为律师,我常遇到因企业“算错账”引发的纠纷,今天就用大白话讲透停工留薪工资的门道,帮你守住这...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是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原工资、薪水、福利、保险等待遇不变的期限。一般期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这是在大多数工伤情形下,结合一般的伤情恢复情况所确定的基本期限。在这个期限内,职工可以安心接受治疗,用人单位需按照职工受伤前的工资福利待遇,按月支付工资。特殊情况的延长:如果职工的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比如遭受了严重的肢体损伤、脑部损伤等,12个月的时间可能不足以让职工完全康复。此时,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停工留薪期可以适当延长。不过,延长的期限也有严格限制,不得超过12个月。也就是说,停工留薪期最长总共不超过24个月。期满后的处理: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停工留薪期的确定和管理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职工和用人单位在处理停工留薪期相关问题时,还需关注当地的具体规定。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法律解析: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