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压一个月工资合法吗
离职后压一个月工资通常是不合法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这就意味着,当员工离职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结算并支付员工应得的工资,而不是以压一个月工资的方式来处理。
在实际情况中,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来压一个月工资,比如称是为了保证工作交接的顺利进行、防止员工突然离职给公司造成损失等。这些理由并不能成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借口。如果工作交接存在问题,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解决,例如制定完善的工作交接制度,要求员工在离职前按照规定完成交接任务。若员工未完成交接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要求员工,但不能以此为由扣押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离职后压一个月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支付工资。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行为,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
总之,离职后压一个月工资这种做法一般是不合法的,劳动者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在遇到此类问题时,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