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跟劳务合同的区别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包括主体、法律适用、风险承担、待遇等方面。

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用人单位通常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而劳动者需符合法定年龄等条件。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双方都是法人、自然人,或者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自然人,主体范围更为广泛。法律适用不同。劳动合同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调整,这些法律更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诸多义务,如支付加班费、缴纳社会保险等。劳务合同则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调整,遵循意思自治、等价有偿等原则。风险承担不同。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一般按照工伤处理,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责任。而在劳务合同中,提供劳务者因工作受到伤害,通常根据双方过错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是因第三人原因造成伤害,提供劳务者可以向第三人请求,也可以向接受劳务一方请求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待遇不同。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享有工资、奖金、福利等劳动待遇,用人单位需按照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并且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务合同的报酬则主要根据双方约定,可能一次性支付或者按阶段支付,一般不存在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管理关系不同。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隶属关系,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劳务合同中,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一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提供劳务者一般只需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任务,不受接受劳务一方内部规章制度的约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分享举报
劳动合同按哪个手指的
« 上一篇1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