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跟离职单的区别

普法百科24秒前1
法律解析:

解除劳动合同和离职单存在明显区别。解除劳动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意味着劳动关系在法律层面的终结;离职单则是员工办理离职手续时使用的一种凭证,是一种程序性文件。

从定义和性质来看。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它具有明确的法律意义和法律后果,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而离职单通常是用人单位自行设计的一种表格,用于记录员工离职的相关信息,如离职原因、离职日期、工作交接情况等,是用人单位内部管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主要起到记录和证明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的作用。

二者的主体和发起方式不同。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以由劳动者提出。例如,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情况下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等情形下,也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而离职单一般是由劳动者主动填写提交,表明其有离职的意愿并开始办理离职手续。

法律效力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一旦生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如用人单位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在符合法定情形下)、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等。而离职单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它只是员工离职过程中的一个记录文件,但它可以作为证明员工已经办理离职手续的证据。

在时间和程序上也有差异。解除劳动合同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如提前通知、支付代通知金等。而离职单的填写和提交相对较为灵活,主要依据用人单位的内部规定和流程来进行。一般员工填写离职单后,还需要经过部门领导审批、交接工作等一系列程序才能正式离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分享举报
订立劳动合同哪些原则
« 上一篇25秒前
一老一小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下一篇 »22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