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与返聘合同的区别

普法百科20分钟前1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与返聘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在主体方面,劳动合同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返聘合同主体通常是用人单位和已退休人员;在合同性质上,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返聘合同多为劳务合同;在权利义务、保障待遇等方面也各有不同。

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符合劳动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而返聘合同的主体,一方同样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则是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这些人员已不具备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主体资格。

二、合同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它确立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这种关系受到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和保护,具有较强的法定性。返聘合同一般属于劳务合同,它是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提供与报酬支付所达成的协议,更多地遵循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的意思自治空间相对较大。

三、权利义务不同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者享有一系列法定权利,如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业健康安全保护等。劳动者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用人单位则负有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支付劳动报酬、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义务。而在返聘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主要由合同约定,返聘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报酬等通常根据双方协商确定,用人单位一般无需为返聘人员缴纳社会保险。

四、保障待遇不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患病、失业等情况时,可依据社会保险制度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而返聘人员由于不具备劳动者身份,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发生因工作受伤等情况时,一般按照双方在返聘合同中的约定以及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来处理。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等法定休假权利,返聘人员的休假则通常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分享举报
辞退补偿标准是什么
« 上一篇20分钟前
在校大学生如何请产假
下一篇 »20分钟前
×
18
2025 09

劳动合同与返聘合同的区别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与返聘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在主体方面,劳动合同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返聘合同主体通常...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