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

普法百科1秒前1
法律解析:

签署劳动合同要注意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合同内容是否完备、劳动报酬与工作条件等关键条款是否明确、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合规等方面。

要确保合同主体合法。用人单位应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和用人权利。劳动者也需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和就业资格,比如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等。若主体不合法,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

合同内容需完备。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这些条款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基础,缺一不可。

关键条款要明确。劳动报酬方面,要明确工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也应清晰确定,避免用人单位随意变更。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要符合法律规定,比如每周工作时长、是否有加班安排及加班工资计算方式等。社会保险要明确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险种、缴费基数等。

另外,合同签订程序要合规。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劳动者要注意自己是否持有一份合同,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凭证。同时,要警惕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霸王条款,如不合理的违约金条款、排除劳动者主要权利的条款等,对于这类条款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若对合同条款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可向专业人士咨询,如、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等,确保自己在充分理解合同内容的基础上签署,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分享举报
劳动合同跟劳务合同的区别
« 上一篇2秒前
合同到期辞职不让走怎么办
下一篇 »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