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主体

普法百科8小时前1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参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企业是最常见的用人单位类型,涵盖了各种所有制形式和行业领域,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个体经济组织一般是指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则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比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我国法律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劳动者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我国境内就业,也可以成为劳动合同的主体,但需要符合我国相关的就业规定和条件。劳动合同主体双方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各自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这种关系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和保护,以确保劳动关系的公平、稳定和有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分享举报
解除合同法律规定是什么
« 上一篇8小时前
使用产权和产权房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8小时前
×
28
2025 11

劳动合同的主体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参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