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没贷过款?别慌,这可能是被贷款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你一头雾水:我啥时候借过钱?连APP都没下载过啊!更离谱的是,点开链接一看,借款金额几万甚至十...
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银行或金融平台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可你一头雾水——我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啊?
别急,这不是系统出错,更可能是你的身份信息正在被人悄悄“借用”,近年来,“冒名贷款”“被贷款”事件频发,不少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了债务,甚至征信被拉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明明没贷款,为什么收到逾期短信?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得搞清楚,这类短信不是空穴来风,即便你没主动申请贷款,也可能因为以下几种情况“被动中招”:
一旦这些贷款成功发放并开始计息,哪怕你毫不知情,逾期记录也会进入央行征信系统,影响你未来的房贷、车贷甚至找工作。
遇到这种事,情绪激动没用,关键是要快速行动,把损失降到最低,我建议你按这三步走:
✅ 小贴士:记得保留通话录音、短信截图、贷款合同等证据,这些都是后续维权的关键。
别觉得这是“经济纠纷”就不报警,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申请贷款,涉嫌《刑法》中的盗窃罪、诈骗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带上身份证、银行流水、短信记录等材料,去户籍地或实际居住地派出所报案,要求出具《受案回执》,有了这个文书,你在和金融机构交涉时才更有底气。
如果贷款机构拒不配合,你可以向以下部门实名举报:
这些部门有权对涉事机构进行调查、处罚,甚至责令其删除不良征信记录。
去年杭州一位王女士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电话,说她有一笔18万元的装修贷逾期半年,她一脸懵:“我连房子都没有,哪来的装修贷?”
经警方调查发现,是她在一年前丢失的身份证被捡到者辗转卖给中介,对方用她的身份信息伪造工作证明、收入流水,在三家平台成功申请贷款共计43万元。
王女士第一时间报警,并向法院提起名誉权侵权诉讼,最终法院认定:
这个案子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即使贷款手续“形式合规”,若明显违背常理,金融机构也要承担过错责任。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金融业务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处理。
📌 银保监办发〔2021〕58号文明确规定:
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人脸识别+人工复核”双机制,杜绝“仅凭影像自动通过”的风险操作。
在这个数字化狂奔的时代,我们的脸、指纹、身份证号码,早已不只是物理存在,而是变成了可以被复制、交易、滥用的“数据资产”,一旦疏忽,就可能沦为他人牟利的工具。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
法律不会保护沉默的人,当你发现“被贷款”时,最勇敢也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马上站出来,用证据说话,用法律维权。
你的清白和信用,值得拼尽全力去守护。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没贷过款?小心被贷款陷阱,教你三步反制!,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银行或金融平台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