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没贷过款?小心!这可能是新型诈骗套路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平安e贷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就没注册过平安e贷,更别说借钱了,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自己身份被盗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写着“【XX银行】您已成功获批15万信用贷款,点击链接立即提现”,而你明明什么都没申请?更吓人的是,过几天征信报告一查,名下居然真多了一笔逾期贷款?别慌,也别急着自认倒霉——这很可能不是你贷的款,而是有人在拿你的身份“演戏”。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种新型骗局:诈骗分子通过伪造贷款审批短信,诱导你误操作或盗用身份信息完成贷款申请,最终导致“被贷款”“被逾期”,一旦上了征信黑名单,买房、买车、办卡全受影响,那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我接触过不少类似案件,套路几乎一模一样:
精准发送伪装短信
骗子冒充银行、正规金融机构,发来带有真实LOGO、仿造短号(比如95开头)的短信,内容写着“额度已批”“秒到账”“无需面签”,看起来跟真的一模一样。
诱导点击钓鱼链接
短信里附一个链接,点进去是个高仿的贷款APP或网页,界面和真实平台几乎无差,你只要填身份证、银行卡、人脸识别,信息就全被套走了。
盗用身份完成贷款
骗子拿着你的信息,在第三方网贷平台申请贷款,有的甚至用技术手段绕过活体检测,钱一到账,立马转移,最后逾期记录挂在你头上。
你成了“老赖”,他们全身而退
几个月后,催收电话打到你手机,征信报告出现逾期记录,你百口莫辩,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早就成了别人金融犯罪的“替罪羊”。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王女士,40岁,普通上班族,某天收到一条“微粒贷已开通8万元额度”的短信,她没当回事删了,结果半年后想买房申请房贷,银行直接拒贷——理由是她名下有两笔网贷逾期超90天,合计6.8万元。
她一头雾水,调了征信报告才发现:这两笔贷款是在某两个不知名平台申请的,借款时间正好是她收到短信后的第三天,她立刻报警,并委托我们启动法律程序。
我们通过技术溯源发现,贷款申请时使用的设备IP在境外,人脸识别过程存在异常帧跳转,明显是AI换脸合成,我们向涉事平台发起异议申诉,同时提交警方立案回执,成功将不良记录移除,并推动平台加强身份核验机制。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系统记录”都等于“事实成立”,只要你保留证据、及时行动,法律会还你清白。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这类“被贷款”事件中,受害者并非完全无助:
换句话说:你不需要为别人犯的错买单,只要能证明贷款非本人操作、非本人意愿,就有权要求撤销记录、恢复名誉。
面对这种“看不见的债务”,我的建议很明确:
✅第一步:立即冻结风险
一旦发现可疑短信或异常征信记录,马上打印征信报告,拨打涉事平台客服要求停贷调查,必要时向央行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
✅第二步:报警+取证双管齐下
去派出所报案,拿到立案回执——这是后续维权最关键的证据,同时保存所有短信、通话记录、APP截图,有条件的话做公证。
✅第三步:专业介入,主动出击
别指望平台自己纠错,找专业律师发函、谈判,甚至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平台承担审核失职责任,同时追究诈骗方的连带赔偿。
信用是你在这个社会行走的“第二张身份证”,它比钱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能不能借钱、能不能出行、能不能给孩子上好学校,骗子可以骗一次,但你不能因为一次疏忽,让自己的人生被拖进泥潭。
下次再看到那种“天上掉馅饼”的贷款短信,别犹豫——直接举报,然后删掉。
你的好信用,值得被认真守护。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写着“【XX银行】您已成功获批15万信用贷款,点击链接立即提现”,...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