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没贷过款?别慌,这可能是新型诈骗!
“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自己信息被冒用了?还是系统出错了?更怕的是,会不会真的影响信用记录? 先...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平安e贷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就没注册过平安e贷,更别说借钱了,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自己身份被盗用,征信被搞砸。
别慌,先深呼吸,这种“没贷款却收逾期通知”的情况,最近在全国多地频繁出现,背后往往藏着精心设计的骗局,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类短信通常长这样:
【平安e贷】尊敬的用户,您申请的3万元贷款已于昨日放款,现逾期2天,请尽快登录还款链接处理,否则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并采取法律手段催收,[短链接]
乍一看,平台名字对得上,金额也像模像样,甚至还有“上报征信”“法律追责”等字眼,极具威慑力,但关键点在于——你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短信呢?真相是:这是典型的“伪基站+信息泄露+精准诈骗”组合拳。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部分个人信息,然后冒用你的名义在一些网贷平台尝试注册或申请贷款,虽然大多数正规平台会进行人脸识别和实名验证,不会轻易放款,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让你贷款,而是制造恐慌,诱导你点击短信里的链接。
一旦你点进去,就会进入一个高仿的“还款页面”,上面有你的名字、身份证号,甚至模拟的“逾期记录”,这时候,你很可能因为害怕影响征信,稀里糊涂地输入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甚至直接转账“还款”——钱就这么被骗走了。
我前阵子接待了一位当事人李女士,她45岁,在国企上班,平时连花呗都很少用,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一条“平安e贷逾期提醒”短信,说她借了5万块,已经逾期7天。
她吓坏了,赶紧打电话给短信里的“客服”,对方态度强硬:“你现在不还,征信马上拉黑,以后孩子上学、买房贷款都受影响!”还让她立刻扫码还款。
李女士半信半疑,但还是扫了码,填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好在她第二步需要输支付密码时,突然想起女儿说过“凡是让输验证码的都是骗子”,立马停手,挂了电话,转头查了自己的征信报告——没有任何贷款记录。
她后来到派出所报案,也打了平安官方客服确认,才知道自己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名贷款恐吓诈骗”,警方告诉她,近期类似案件已发生多起,骗子利用人们对征信的重视心理,精准设局。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越是守法、重视信用的人,越容易被这种“征信威胁”击中软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违者将承担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二条
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录入不良信息。
这意味着:只要你没真正签约贷款,任何平台都不能单方面把你的“逾期”报给征信系统,所谓“不还款就上征信”,纯属恐吓。
面对这类“莫名逾期”短信,记住三个关键词:
✅冷静:别被“征信”“起诉”吓住,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用短信威胁你还款,更不会让你扫码操作。
✅核实:第一时间拨打官方客服(注意!是从官网找的号码,不是短信里的),确认是否有账户或贷款记录,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APP查个人征信报告,一目了然。
✅留证:保存短信、通话记录、链接截图,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工信部(12321)举报骚扰短信,必要时可委托律师发函,追究信息泄露源头的责任。
最后提醒一句:你没贷的款,永远不用还;你没签的合同,永远不会生效,骗子最怕你较真,只要你保持清醒,他们就无计可施。
信用是你一生的财富,别让一条假短信,动摇了你对自己的信任。
本文由资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内容结合真实案例与现行法律,旨在普及反诈常识,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如遇类似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没贷过款?小心!这可能是新型诈骗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平安e贷的借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问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