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没贷过款?别慌,这可能是新型诈骗!

金融债务6秒前1

“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自己信息被冒用了?还是系统出错了?更怕的是,会不会真的影响信用记录?

先别急着点链接、打电话,也别慌着解释,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得告诉你: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是诈骗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没贷过款?别慌,这可能是新型诈骗!

现在这类“冒名贷款+逾期恐吓”的短信越来越猖獗,骗子利用人们对征信的重视心理,精准投放虚假信息,他们往往伪造银行或正规金融平台的口吻,附上一个“查询链接”或者“客服电话”,一旦你点击或拨通,就掉进了他们的圈套。

为什么说这是典型的诈骗套路?
真正的金融机构在催收前,一定会通过正式渠道核实借款人身份,不会仅凭一条短信就断言你“逾期”。
正规机构也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发送不明链接让你“一键还款”或“申诉解冻”。
如果你从未注册、授权、实名认证过某个平台,那所谓的“贷款记录”从何而来?逻辑上就说不通。

最危险的是,那些短信里的链接,可能是一个高仿的钓鱼网站,你一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验证码,个人信息瞬间被窃取,后续可能面临盗刷、被贷款甚至被用于洗钱等严重后果。

那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记住三个关键词:不点、不回、不信
第一步,保留证据:截图保存短信内容,包括发送号码、时间、文字信息。
第二步,反向核查:登录你自己常用的银行APP、征信报告(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征信中心”官方小程序查询),确认是否有异常贷款记录。
第三步,主动举报:把短信号码和内容提交给工信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或公安机关反诈中心(96110),帮助阻断更多人受害。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突然收到一条来自“某东金融”的短信,称她有一笔8000元的消费贷已逾期7天,若不处理将上报征信,李女士吓得立刻点开链接,准备“澄清”,好在她丈夫是做财务的,拦住了她,提醒她从未在该平台注册过,夫妻俩随即报警,并通过征信报告查证,确认无此贷款,警方介入后发现,这个号码是境外虚拟号段,链接指向的网站服务器在东南亚,页面做得几乎和正品一模一样,该案并入一起跨省网络诈骗大案,抓获嫌疑人6名,李女士庆幸自己“慢了一步”,才没酿成大错。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若因信息泄露导致被冒名贷款,受害人还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主张侵权责任,要求相关平台或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律师总结:

这个时代,信息就是资产,隐私就是防线,骗子不怕你聪明,就怕你不警觉,一条看似普通的“逾期短信”,背后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链条。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那笔“不存在的贷款”,而是你轻率的一次点击、一次回应、一次信息填写
面对可疑信息,冷静是第一道防火墙,法律是最后一道护盾,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定期查征信,不给骗子可乘之机,如果已经中招,务必第一时间报警并固定证据,法律永远站在真相这一边。

你的信用,比黄金还贵——别让它毁在一条假短信上。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没贷过款?别慌,这可能是新型诈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起诉离婚后多久才能离?离婚时间线全解析!
« 上一篇1分钟前
×
15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没贷过款?别慌,这可能是新型诈骗!

“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那一刻,心里“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