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没贷过款?别慌,这可能是被贷款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你一头雾水:我啥时候借过钱?连APP都没下载过啊!更离谱的是,点开链接一看,借款金额几万甚至十...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可你明明从没申请过任何贷款,甚至连APP都没下载过,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问号:谁用我的身份贷的款?我的信息被泄露了?会不会上征信黑名单?
别急,作为从业十多年的老律师,我见过太多类似的咨询案例,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捋清楚这件事背后的真相、应对方法和法律保护路径。
首先划重点:如果你确定自己从未申请贷款,也未授权任何平台使用你的身份信息,那么这条所谓的“逾期通知”,九成以上属于诈骗或违规催收行为。
这类短信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
记住一句话: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单方面通知逾期,更不会在无借贷关系的情况下发送催收信息。
遇到这种事,光害怕没用,得行动,我总结了一个“三步走”应对法,帮你稳住阵脚、化险为夷。
第一步:立即查征信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通过各大银行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报告中没有这笔贷款记录,说明对方只是虚张声势;但如果真的查到了不明贷款,那就可能是身份被盗用了,必须马上处理。
小贴士:每年有两次免费查征信的机会,建议定期查看,防患于未然。
第二步:保留证据并举报
把那条短信截图保存,包括发送时间、号码、内容全都要留档,然后做三件事:
这些都不是走形式,而是为你后续维权留下“官方痕迹”。
第三步:发布澄清声明(必要时)
如果你担心这条短信会影响你未来的贷款、就业或社会声誉,可以考虑在当地报纸或权威媒体平台发布一份《澄清声明》,说明自己未申请相关贷款,相关信息系他人冒用,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份声明能成为有力的法律证据。
去年,我在杭州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件,当事人王女士,42岁,小学老师,某天收到一条“微粒贷逾期”的短信,说她借款98万,逾期237天,她当场懵了,因为她连微信借钱都没开通过。
我们第一时间帮她查了征信,发现名下确实有一笔来自某网贷平台的贷款记录,进一步调查才发现:半年前她的身份证复印件曾用于租房备案,被中介转卖给了一伙“代办贷款”的黑产团伙。
我们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该平台发函要求撤销贷款记录,由于平台未能提供王女士本人人脸识别验证、电子签名等关键证据,最终认定贷款无效,并删除了不良征信。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信息泄露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潜在受害者,但只要反应及时、措施得当,法律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几条是你维权的核心依据: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你可以实实在在用起来的“武器”。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数据流动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们无法完全避免风险,但我们可以掌握应对的方法。
当你收到一条莫名其妙的“贷款逾期”短信时,
✅ 不要惊慌,更不要轻易点击链接或回拨电话;
✅ 第一时间查征信、留证据、报相关部门;
✅ 相信法律,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捍卫清白。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永远不会出事”,而是你知道一旦出事,你有办法解决。
我是张律,一名专注于民事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执业律师,希望这篇文章,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点亮一盏灯。
下次再看到这种短信,不妨冷笑一声:“想让我背锅?门儿都没有。”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却从没借过款?别慌,先搞清这3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