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处掉下来,怎么着地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普法百科34秒前1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或看到有人从高处意外坠落的新闻,每当这时,除了揪心,大家可能也会想:万一,我是说万一,真的遇到这种倒霉事儿,从高处掉下来的瞬间,怎么着地才能让自己少受点伤呢?这可不是杞人忧天,多了解一点应急知识,关键时刻可能真的能救命或者减少伤残。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持冷静!虽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强迫自己冷静,慌乱只会让你身体僵硬,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深吸一口气,哪怕只有零点几秒,也要让大脑快速运转起来。

从高处掉下来,怎么着地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尽量调整身体姿态,争取“顺势缓冲”。这是核心中的核心,你想啊,硬碰硬肯定不行,得想办法“卸力”,如果高度不是特别离谱,试着让自己的脚先着地,注意,是脚跟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同时膝盖要用力弯曲,像弹簧一样,千万别直挺挺地砸下去,那腿骨估计就废了。

着地后,不要想着“站住”,那几乎不可能,而是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向侧面或前方倾倒,顺势翻滚。想象自己是个球,用背部、臀部这些肉多的地方去接触地面,通过滚动来分散冲击力,避免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尤其是头部和脊柱,这两个部位太关键了,一定要保护好!尽量让身体蜷缩起来,头部低下,双手可以稍微抱头,但别用手臂去硬撑地面,除非万不得已,不然手臂也容易骨折。

还有,如果坠落过程中有那么一点点时间,看看下方有没有什么可以缓冲的东西。比如灌木丛、草坪、堆积的杂物,甚至是厚厚的积雪,能落在这些东西上面,肯定比直接砸在水泥地上好得多,如果旁边有墙或者其他固定物,在不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能不能用手稍微扒拉一下,减缓下落速度?这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不能强求。

以案说法

小王是一名装修工人,在一次高空作业时,由于安全绳意外断裂,从约5米高的脚手架上坠落,当时情况紧急,小王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尽量调整身体让双脚先着地,落地瞬间他猛地屈膝,身体向前扑倒并顺势翻滚了几圈,小王只是腿部轻微骨折和一些软组织挫伤,经过治疗后很快就恢复了,医生说,正是因为他落地时采取了相对正确的缓冲姿势,才避免了更严重的颅脑损伤或脊柱骨折等致命伤害,如果他当时是头部或者背部直接着地,后果不堪设想,事后,施工单位因安全措施不到位,被小王起诉,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关于高处坠落可能涉及的安全责任问题,可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 《工伤保险条例》(如果是工作中发生的坠落):[具体条款可查询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

(注:以上法条仅为相关领域的举例,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适用法律,获取最新、最准确的法条内容,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官网的“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等官方渠道查询。)

律师总结

从高处坠落是极其危险的情况,我们今天讨论的“怎么着地减轻伤害”,更多的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应急自救知识,是在不幸发生时,希望能将伤害降到最低的无奈之举。

律师在这里必须强调:预防永远大于补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高空安全,不翻越护栏,不在高处嬉戏打闹,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如果不幸发生了坠落事故,除了现场的急救和后续治疗,还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后续如果涉及到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工作中受伤要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如果是因为设施设备问题或他人过错导致的坠落,要及时报警,固定证据,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重于泰山,希望大家永远用不上这些“着地技巧”,但万一,我是说万一,希望这些知识能给你一线生机,冷静、缓冲、保护关键部位,这是坠落瞬间你能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

从高处掉下来,怎么着地能把伤害降到最低?,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华夏银行网贷逾期会怎么样
« 上一篇3分钟前
×
27
2025 09

从高处掉下来,怎么着地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或看到有人从高处意外坠落的新闻,每当这时,除了揪心,大家可能也会想:万一,我是说万一,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