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合同与解除合同有何区别
法律解析: 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在定义、适用范围、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区别。终止合同通常是指合同的权利义务因法定或约定事由而自然结束;解除合同则是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提前消灭合同效...
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在法律性质上主要区别在于,终止通常是基于法定事由的出现,是客观事实导致合同关系的结束;而解除更多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具有主动性和主观性。
首先来看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即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终止一般是基于一些法定的客观情形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比如,劳动合同期满,这是最常见的终止情形,当双方约定的合同期限届满,合同自然终止;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意味着劳动者进入了养老保障阶段,劳动合同关系也随之结束;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此时劳动者作为合同一方主体已经不存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终止;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等,这些是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发生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终止。
而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劳动合同向将来消灭的行为。解除体现了当事人的主观意愿和主动行为。它可以分为双方协商解除和单方解除。双方协商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一致达成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单方解除又分为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定情形下,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工作等,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形时,也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终止侧重于客观事实导致合同关系的自然结束,而解除更强调当事人基于主观意愿主动结束合同关系,二者在法律性质上存在明显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在法律性质上主要区别在于,终止通常是基于法定事由的出现,是客观事实导致合同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