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辞职后公司停缴社保,这笔糊涂账到底该谁埋单?

普法百科36秒前1

老张在一家物流公司干了五年,今年三月因为家庭原因提了离职,手续办得挺顺利,但上个月他去医院看牙,刷医保卡时傻眼了——账户被冻结了,一问才知,公司从他提交辞呈当天就停了社保,更离谱的是,人力主管轻飘飘甩来一句:“你都辞职了,公司没义务替你交社保吧?”

这种场景其实每天都在无数企业上演,许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陷入同一个认知误区:似乎员工一提离职,社保关系就自动清零,但真相是,辞职≠社保即时断缴,这里面藏着复杂的法律逻辑和人性博弈。

职工辞职后公司停缴社保,这笔糊涂账到底该谁埋单?


辞职能不能成为公司拒缴社保的“免罪金牌”?

从法律层面看,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公司必须依法缴纳社保,而“辞职”这个行为本身,并不直接终结劳动关系——真正的分水岭是离职手续办理完毕、双方权利义务清算终结之日

举个例子:假如员工15号提离职,按规定需30天后离职,那么这30天里公司依然要承担社保义务,哪怕员工提前离岗,只要未正式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擅自停保就涉嫌违法,更极端的情况是:如果员工辞职时未结清工资、年假或奖金,劳动关系实际上处于“悬而未决”状态,此时停保风险更大。

而对员工而言,社保断缴意味着什么?

  • 医保即时失效(无法报销医疗费)
  • 生育保险清零(影响生育津贴领取)
  • 购房购车资格中断(多地要求连续缴纳年限)
  • 养老金缴纳年限缩水(关系退休待遇)

以案说法:公司输掉一场“看似合理”的社保官司

2021年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判过一桩典型案件:某销售员李某4月10日提交辞职信,公司要求他当月30日办交接,但人力在4月11日就直接停缴了社保,结果李某4月18日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自费支付2.8万元医疗费。

法院最终判决:公司赔偿李某全部医疗损失,理由很明确——

  1. 李某的离职日期应为4月30日,此前的劳动关系依然存续;
  2. 公司未举证已告知李某停保事宜,侵犯其知情权;
  3. 停保行为与李某无法报销医疗费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这个案子暴露出许多企业的通病:把“辞职”当作切割社保的快捷方式,却忽略了法律对劳动关系终结的严格界定。


法条链接:藏在《社保法》里的关键细则

  1.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解读:只要存在事实用工,社保义务就必须履行,不以“是否提交辞职”为转移。

  2.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证明,并在十五日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解读:社保转移手续必须在离职完成后办理,而非提前中止缴纳。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六条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应当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解读:即便员工辞职,若公司存在过错(如未足额缴社保),员工仍可追责。


给企业和劳动者的双向启示

  • 切勿“一刀切”停保:务必以劳动合同解除日为节点,而非员工提出辞职日;
  • 办理交接时同步处理社保:最好在离职证明中明确社保缴纳截止月份,并让员工签字确认;
  • 防范“被动违法”:即便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公司仍可能被认定违法(参见《社保法》第六十条)。

对劳动者而言:

  • 离职前核查社保缴纳记录:可通过12333平台或支付宝查询最新缴费状态;
  • 保留书面证据:离职审批表、交接清单等文件务必留存,记载最后在岗日期;
  • 及时投诉维权:发现公司违规停保,可向社保稽核部门投诉(时效通常为2年)。

最后说句实在话:社保看似是冷冰冰的强制缴费,实则承载着劳动者抵御风险的底线尊严,企业与员工之间少一点“想当然”,多一点依法办事的较真,才是对彼此最大的负责。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法律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个案的法律意见,具体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并以最新法律法规为准。

职工辞职后公司停缴社保,这笔糊涂账到底该谁埋单?,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老公欠了网贷还不上,现在被起诉了,我该怎么办?
« 上一篇2分钟前
×
16
2025 09

职工辞职后公司停缴社保,这笔糊涂账到底该谁埋单?

老张在一家物流公司干了五年,今年三月因为家庭原因提了离职,手续办得挺顺利,但上个月他去医院看牙,刷医保卡时傻眼...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