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旷工了怎么办

普法百科20秒前1
法律解析:

签订劳动合同后旷工,需根据旷工的具体情况和单位的规章制度来处理,可能面临单位的纪律处分,严重时会被解除劳动合同,还可能影响工资收入。

旷工是指员工在未得到用人单位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缺勤的行为。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旷工,用人单位一般会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单位的纪律处分: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有关于考勤的规章制度,对于旷工行为通常会有明确的处分措施。一般旷工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可能会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这些处分会记录在员工的个人档案中,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后续的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等过程中,这些不良记录可能会成为阻碍因素。

工资扣除:旷工期间,用人单位通常不会支付相应的工资。而且有些单位还会根据规章制度,对旷工员工进行额外的工资扣除作为惩罚。这意味着员工不仅损失了旷工当天的工资收入,还可能要额外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比如,有的单位规定旷工一天扣除三天的工资。

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旷工情况比较严重,达到了用人单位规定的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程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例如,连续旷工多日或者在一定时间内累计旷工达到一定天数,单位就可能会采取解除劳动合同的措施。

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应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避免旷工行为的发生。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缺勤,应提前向单位请假并获得批准。如果对单位关于旷工的处理决定有异议,可以通过与单位协商、申请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分享举报
村委会违法与非集体组织成员签订合同怎么处理
« 上一篇21秒前
公司经理的聘任及其报酬由谁决定
下一篇 »18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