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如何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普法百科1秒前1
法律解析:

劳动者可通过了解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自身符合这些情形时,依法维护权益,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存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例如,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因为这些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检查,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也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病和工伤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伤害,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负责,给予相应的保障和待遇。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受到法律保护。医疗期是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的期间,在此期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的。

另外,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为了保护女职工和胎儿、婴儿的合法权益,确保女职工在特殊生理时期能够得到必要的照顾和保障。

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用人单位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这体现了对老职工的保护,使其能够平稳过渡到退休阶段。

当劳动者符合上述情形,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纠正错误行为。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分享举报
离婚以后财产如何去分
« 上一篇2秒前
×
28
2025 11

劳动者如何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解析: 劳动者可通过了解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自身符合这些情形时,依法维护权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