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怎么算的?买了房才发现缩水了怎么办?

普法百科34秒前1

签合同时写的是100平的大三居,结果拿到钥匙一量,实际使用面积才70多平?剩下的二十几平去哪儿了?别急,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公摊面积在作祟。

很多人买房时只盯着总价和单价,却忽略了“公摊”这个隐形杀手,等到交房那一刻,才恍然大悟:“我花的钱,一半是买墙?”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公摊面积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它合理吗?我们能拒绝它吗?

公摊面积怎么算的?买了房才发现缩水了怎么办?


公摊面积到底是个啥?

公摊面积就是整栋楼里大家共用的部分,分摊到每一户头上的那部分建筑面积,比如你家楼里的电梯井、楼梯间、门厅、设备间、管道井、值班警卫室……这些地方你不能住,但你得“买单”。

开发商不会白送你一块地,整栋楼的公共区域也要有人分摊成本,于是就有了“公摊系数”这么个东西。


公摊面积怎么算?公式来了!

别被吓到,其实计算方式并不复杂,关键看三点:

  1. 整栋楼的公摊总面积(所有公共区域加起来)
  2. 整栋楼的套内总面积(每户自己屋子的面积总和)
  3. 你家的套内面积

然后用这个公式:

👉你家公摊面积 = (整栋楼公摊总面积 ÷ 整栋楼套内总面积)× 你家套内面积

举个例子:
一栋楼公摊总面积是1000㎡,套内总面积是4000㎡,那你家套内80㎡,就要承担:

(1000 ÷ 4000)× 80 =20㎡的公摊面积

所以你的房产证上写的建筑面积就是:80 + 20 =100㎡

看到没?你买的“100平”,真正能摆沙发的地方只有80平。


公摊比例多少才算正常?

不同建筑类型,公摊差异很大:

  • 多层住宅(6层以下无电梯):公摊约5%-10%
  • 小高层(7-11层带电梯):公摊约10%-15%
  • 高层住宅(12层以上):公摊普遍在15%-25%,甚至更高
  • 超高层或豪华公寓:有些能达到30%以上!

如果你买的是30层的高层,公摊超过25%,就得多个心眼了——是不是公共区域设计太“豪”?还是开发商在玩猫腻?


以案说法:新房实测少了12平,业主集体维权赢了!

2022年,杭州某小区业主收房时发现,合同写明建筑面积98㎡,可自己一测,套内才68㎡,公摊高达30㎡!而同户型其他楼栋公摊才22㎡,差了整整8㎡,按当时房价算,相当于多花了近40万!

业主们联合聘请律师调取了原始测绘报告,发现开发商将本应计入“物业用房”的一间办公室偷偷划入公摊范围,导致公摊虚高,最终法院判决:该部分面积不得计入公摊,开发商退还相应购房款并赔偿利息损失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公摊不是“黑洞”,它是有法律边界的!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公摊面积的计算和公示是有明确依据的:

  •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向买受人明示所售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及公摊部位的具体构成。

  • 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
    明确规定哪些区域可以纳入公摊(如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等),哪些不能(如独立使用的地下室、会所、物业用房等)。

  • 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三条:
    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义务。

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公摊,但不能让你为不该摊的部分买单。


律师总结:别让“看不见的面积”吞噬你的权益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房产律师,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买房不是买数字,而是买生活空间,当你在为每平米单价斤斤计较时,更应该看清“每平米里有多少是你真正能用的”。

给各位购房者几点实用建议:

  1. 签约前务必要求查看《公摊说明图》和测绘报告,搞清楚公摊都包括什么;
  2. 对比同楼盘不同楼栋的公摊比例,异常偏高的要警惕;
  3. 收房时请专业机构复测面积,一旦发现误差超3%,可依法索赔;
  4. 保留所有宣传资料和沟通记录,口头承诺也可能是证据。

最后提醒一句:虽然目前全国尚未取消公摊制度(部分地区试点“按套内面积计价”),但我们作为消费者,有权知道每一平米是怎么来的,更有权拒绝为不合理公摊买单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算术的,但如果你不懂算术,那就真的只能被别人算计了。

公摊面积怎么算的?买了房才发现缩水了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贷款逾期被催收了,该咋办?遇到暴力催收又该如何应对?
« 上一篇5分钟前
×
16
2025 11

公摊面积怎么算的?买了房才发现缩水了怎么办?

签合同时写的是100平的大三居,结果拿到钥匙一量,实际使用面积才70多平?剩下的二十几平去哪儿了?别急,这很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