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必看!套内面积到底怎么测?别被开发商偷了面积!
套内面积怎么测量?手把手教你避坑! 买过房的人都知道,“套内面积”是实打实自己住的面积,但很多开发商在销售时玩文字游戏,把公摊面积混进去,导致业主收房时发现“缩水”了十几平,那套内面积到底该怎么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签了购房合同,交了全款,等拿到房产证一看,写着“套内建筑面积”85平米,可自己拿卷尺一量,怎么都凑不够75平?厨房、阳台、走廊加起来好像都没那么大,这时候你去找开发商,对方却一脸无辜:“我们是按国家规范测的,没问题。”你一头雾水:难道是我家墙里藏了个密室?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套内面积”这个看似专业、实则藏着猫腻的词,掰开揉碎讲清楚,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房产律师,我见过太多购房者因为搞不懂“怎么量套内面积”,吃了哑巴亏。
很多人以为“套内面积”就是你自己能踩在脚下的那块地,其实不然,它是个法律术语,全名叫“套内建筑面积”,由三部分组成:
举个例子:你家客厅实际可用是30㎡,但四周有墙体占了3㎡,主卧带个封闭阳台2㎡,再加上其他房间墙体合计2㎡,那么你的套内建筑面积就是30 + 3 + 2 + 2 = 37㎡左右。
所以你看,你量出来的“净空尺寸”永远比房产证上的“套内面积”小,这是正常的——因为你没把墙算进去。
很多业主自己拿激光测距仪从这头打到那头,结果发现对不上账,就开始怀疑人生,其实问题出在“你怎么量”。
适用于还没装修的房子,从一面墙的内侧量到对面墙的内侧,不包括外墙厚度,但要包含内隔墙的一半(如果是共用墙,则只算你这边的一半),这种方法最接近测绘单位的标准做法。
要求开发商提供原始竣工图纸,上面会标注每一面墙的精确位置和厚度,你可以对照图纸逐项核对,特别适合发现“偷面积”或“虚标”的情况。
如果你严重怀疑数据有问题,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公司重新测量,费用大概几百到一千元不等,但这份报告在维权时具有法律效力。
⚠️ 提醒一句:千万别拿家具占地、地毯范围去估算!那根本不准。
我在处理房产纠纷时,发现开发商常用的几个“技术性操作”:
更离谱的是,有的楼盘连测绘单位都是开发商自己指定的,公正性堪忧。
张先生买了一套号称“套内89㎡”的三居室,收房后自己测量发现净使用面积才76㎡左右,少了整整一间小书房的空间,他调取了测绘报告,发现开发商将所有共用墙体全部按全额计入其套内面积,且一个未封闭的生活阳台也被按全面积计算。
张先生起诉至法院,法院委托第三方重新测绘,最终认定实际套内面积仅为79.3㎡,误差超过5%,构成违约,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还差价并支付利息,共计4.8万元。
这个案子后来成了当地住建部门整顿面积测算乱象的典型案例。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2000)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这些可不是建议,是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技术标准!
说到底,“套内面积”不是数学题,而是权益题,你以为你在买空间,其实你在为每一块砖、每一厘米墙买单,而开发商玩的,往往就是“看得见的少一点,看不见的多一点”的心理战。
我的建议很实在:
房子是你一辈子最大的投资,别让它败在一堵“不该存在的墙”上。
下次再听到销售说“我们得房率高,套内面积大”,别急着心动,先问一句:“您这面积,是怎么量的?”
——问住了他,你就赢了一半。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签了购房合同,交了全款,等拿到房产证一看,写着“套内建筑面积”85平米,可自己拿卷尺...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