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被摊走的钱去哪了?公摊面积到底怎么算?

普法百科34秒前1

公摊面积:藏在房价里的“隐形费用”

买过房的人都知道,房产证上的面积和实际使用面积总有差距,这中间的“差额”就是公摊面积,公摊是指整栋楼的业主共同分摊的公共区域,比如电梯井、楼梯间、过道、设备间等,但问题是——公摊怎么算?为什么有的房子公摊20%,有的却高达40%?

公摊面积的计算公式
公摊系数 = 总公摊面积 ÷ 总套内面积
你的公摊面积 = 套内面积 × 公摊系数

买房被摊走的钱去哪了?公摊面积到底怎么算?

举个例子:

  • 某栋楼总公摊面积是1000㎡,总套内面积是5000㎡,公摊系数就是20%。
  • 如果你的套内面积是80㎡,那么公摊面积就是80 × 20% = 16㎡。
  • 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 = 套内面积(80㎡)+ 公摊面积(16㎡)= 96㎡。

为什么公摊差异这么大?

  • 建筑类型不同:高层住宅公摊通常比多层住宅高(因为电梯、消防通道等占用更多空间)。
  • 开发商设计:有的楼盘为了“偷面积”,会刻意缩小套内面积,放大公摊。
  • 地区政策:部分城市对公摊有上限规定(如重庆要求公示套内面积),但多数地方仍按建筑面积交易。

公摊的“猫腻”在哪里?

  • 模糊计算:开发商往往不公开详细公摊明细,业主无法核实。
  • 重复收费:物业费、取暖费按建筑面积收,公摊部分也被重复计费。
  • 维权困难:除非合同明确约定公摊比例,否则业主很难主张权利。

以案说法:公摊面积引发的纠纷

2021年,某地业主收房时发现,合同约定的公摊率为25%,实际却高达32%,业主集体起诉开发商,法院审理后发现:

  1. 开发商将本应属于业主共有的“架空层”计入公摊,却擅自改造成商业空间出租盈利;
  2. 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还多收的公摊费用,并赔偿业主损失。

律师点评

  •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公摊范围必须明确,且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 若公摊与实际不符,业主可要求退差价或解除合同。

法条链接:公摊面积的合规依据

  1.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18条

    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或建筑面积计价,但应当注明公摊面积。

  2. 《民法典》第278条

    建筑区划内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属业主共有,开发商不得擅自处置。


律师总结:如何避开公摊陷阱?

  1. 签约前:要求开发商提供公摊明细,对比同类楼盘数据。
  2. 收房时:实测套内面积,若误差超3%,可主张退赔。
  3. 维权途径:若发现公摊造假,可向住建部门投诉或起诉。

公摊不是“糊涂账”,你的钱必须花得明白!

(本文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买房被摊走的钱去哪了?公摊面积到底怎么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车贷7万逾期1年,你的生活会被拖垮吗?
« 上一篇44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