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催收,是不是“洪水猛兽”?
咱得明确一点:贷款逾期了,债权人(也就是银行或者贷款公司)肯定是有权进行催收的,毕竟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正常的催收行为,比如打个电话提醒你该还钱了,发个短信告知你逾期了,或者寄个催收函什么的,只要方式得当,这本身是合法的,是人家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手段。

重点来了!催收是权利,但这个权利不能滥用,得有边界,有规矩,很多时候,咱们觉得催收“烦人”甚至“可怕”,往往是因为遇到了那些“越界”的、不规范的,甚至是违法的催收行为,催收行为本身不必然违法,违法的是那些“出格”的催收方式。
哪些催收行为,咱可以大声说“不”?
那到底哪些催收行为是“越界”的,是咱不能容忍的呢?我给大家罗列一些常见的“雷区”:
- 暴力威胁、侮辱诽谤:这绝对是红线!比如电话里对你破口大骂、进行人身攻击,说一些“再不还钱就卸你胳膊卸你腿”、“让你全家不得安宁”之类的狠话,或者用污秽的语言侮辱你和你的家人,这些都涉嫌违法。
- 骚扰恐吓、侵犯隐私:
- “呼死你”轰炸:一天到晚没完没了打电话,甚至半夜、凌晨也打,严重影响你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 爆通讯录、骚扰第三方:这是很多人最痛恨的!催收人员在你本人失联或者拒绝沟通后,未经你允许,就把你的逾期信息、个人信息扩散给你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上门到你单位、家里去闹,让你“社会性死亡”,这不仅不道德,更是严重侵犯了你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 P图、造谣:有些极端的催收,还会P你的丑图、恶搞图,配上侮辱性文字到处传播,或者编造你“欠赌债”、“诈骗”等谣言,这已经涉嫌诽谤了。
- 冒充公职、滥用权威:催收人员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声称“要带你去坐牢”、“已经立案侦查”等等,用这些话来吓唬你,这也是违法的。
- 不当得利、胡乱收费:除了合同约定的利息、违约金、罚息之外,催收人员额外索要“上门费”、“辛苦费”、“协调费”等等,这些都是不合规的。
简单说,催收可以,但不能“乱来”,合法的催收应该是文明的、尊重人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万一真遇上“野蛮”催收,咱该怎么办?
如果真不幸遇到了上述那些违法的催收行为,大家千万别慌,更别硬碰硬,咱们得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保留证据,这是“王道”:
- 电话录音:接到催收电话,尽量全程录音,注意,录音时要明确对方的身份(哪个公司的,工号多少)、催收的内容。
- 短信、微信截图:所有催收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都及时截图保存,包括那些侮辱性、威胁性的内容。
- 通话记录:保留好通话记录,尤其是那些高频骚扰电话。
- 上门催收证据:如果有人上门催收,注意安全第一!可以悄悄录像或拍照(别让对方发现引发冲突),记录他们的人数、长相、是否有过激行为、是否扰乱了你家或单位的秩序。
- 催收函、律师函:收到的纸质文件,也一并收好。
主动沟通,但要“有理有据”:
- 如果确实是暂时遇到困难,无法按时还款,可以主动联系债权人,说明情况,尝试协商还款计划(比如延期、分期等),但沟通时,要注意对方是否是正规的催收人员。
- 沟通过程中,也要表明自己并非恶意拖欠,但对于对方的违法催收行为,你也会保留追究的权利。
果断举报、投诉:
- 报警:如果遭遇暴力威胁、恐吓、非法拘禁(虽然少见,但极端情况可能发生),或者严重骚扰、诽谤,直接拨打110报警,警方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 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如果是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可以向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投诉(现在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
- 向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举报:如果是网贷,可以登录这个平台进行举报。
- 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针对骚扰电话、短信,可以向这个中心举报。
- 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12315热线,也能帮上忙。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催收行为已经对你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或者你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必要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以案说法:催收“爆通讯录”,法院判了!
咱们来看个真实的小案例(为保护隐私,人名地名做了处理):
小王因为生意周转不灵,在某网贷平台借了一笔钱,后来逾期了,网贷平台委托的催收公司,在联系不上小王几次后,就开始疯狂拨打小王通讯录里的电话,包括他的父母、同事、甚至多年不联系的同学,告知他们小王“欠钱不还”,让他们“帮忙转告”,这一下,小王的生活和工作彻底被打乱,父母担心不已,同事们也对他指指点点,小王觉得自己颜面尽失,压力巨大。
忍无可忍的小王,收集了催收公司爆通讯录的通话记录、同学同事的证言、以及部分催收短信截图,一纸诉状将网贷平台和催收公司告上了法庭,指控他们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催收公司在未经小王同意的情况下,向其通讯录内不特定的第三方泄露其个人债务信息,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这种行为客观上也导致小王的社会评价降低,构成了对其名誉权的侵害,法院判决催收公司和网贷平台向小王赔礼道歉,并赔偿了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这个案子就告诉我们,催收不是法外之地,侵犯咱们合法权益,咱们就有权利讨回公道!
法条链接:这些“红线”,催收碰不得!
咱老百姓办事儿,得懂法,以下这些法律规定,就是咱们对抗违法催收的“尚方宝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解读:催收中的“爆通讯录”、“电话轰炸”、“上门骚扰”等行为,很多都触犯了隐私权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 解读:催收时的辱骂、恐吓、造谣、P图侮辱等行为,就是典型的侵犯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解读:这条法律直接规定了对威胁、侮辱、骚扰、散布隐私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很多暴力催收行为都可能触犯此条,轻则罚款,重则拘留。
《刑法》相关规定:
如果催收行为特别恶劣,比如涉及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敲诈勒索等,那就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催收人员就要承担更严重的刑事责任了。
律师总结:心平气和面对,有理有据维权
各位朋友,关于贷款逾期催收是否合法的问题,我给大家总结几点核心:
-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催收必须合法合规。咱们借钱了,确实应该想办法还,但这不代表咱们就要忍受非法催收的侵害。
- 明确合法与非法的边界。正常的电话、短信提醒,在合理时间、合理频率内进行,是可以的,但一旦涉及暴力、威胁、侮辱、骚扰第三方、侵犯隐私,那就是违法的。
- 遇到违法催收,务必冷静,保留好所有证据!证据是咱们维权的基石。
- 积极沟通,主动协商。如果确实遇到还款困难,不要一味逃避,尝试和债权人沟通,看能否达成新的还款协议。
- 勇敢说“不”,及时维权。一旦遭遇违法催收,果断向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等投诉举报,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咱们是借款人,但更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如果真遇到复杂情况,别犹豫,找个专业律师咨询一下,准没错!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远离非法催收的困扰,生活顺顺利利!
贷款逾期了,催收到底合不合法?遇到这些情况,咱能怎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