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会发短信吗?一觉醒来满屏催收提醒,到底合不合法?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前脚还在犹豫这个月工资能不能撑到月底,后脚手机就“叮咚”响个不停——一条又一条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信用记录即将受损”“法务部门已介入处理”……那一刻,心跳加速,...
某天晚上刚躺下,手机突然“叮咚、叮咚”响个不停,打开一看——全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信用即将受损”“可能影响子女教育”……一瞬间,心跳加速,睡意全无。
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嘀咕:我确实忘了还,但就这么一直发短信,算不算骚扰?他们到底能不能这么干?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慌了神,也见过不少人被所谓的“暴力催收”逼到崩溃,今天不说套话,只讲真话。
答案是:正常,而且合法。
只要你签了贷款合同,不管是银行房贷、车贷,还是支付宝借呗、微信微粒贷,甚至是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一旦你逾期未还,金融机构就有权启动催收程序。
而短信提醒,是最基础、最温和的一种方式,它不像电话催收那么直接,也不像上门催收那么有压迫感,但它确确实实是催收链条中的“第一道防线”。
从法律角度看,这是债权人行使权利的一种表现,你借了钱,没按时还,人家提醒你,这不叫侵权,叫履约提醒。
但重点来了——提醒可以,越界不行。
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合法,下面这些情况,哪怕你是欠钱的一方,也有权说“不”:
频繁轰炸式发送
比如一天发十几条,凌晨两点还在“温馨提醒”,这就涉嫌干扰正常生活。《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的安宁权,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侵权。
威胁恐吓内容
“再不还款就去你单位闹”“把你身份证发网上”“让你孩子上不了学”……这类话术不仅违法,还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甚至涉及刑事犯罪。
冒充公检法或律师函
有些第三方催收公司会伪造“法院传票”“律师警告函”等信息,制造恐慌,这属于虚假陈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群发给亲友同事
如果你在借款时授权了紧急联系人,平台只能在必要时联系他们了解情况,但不能公开你的欠款信息,一旦把你的债务情况告诉别人,就侵犯了你的隐私权。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是一名中学老师,因为父亲突发重病,他临时从某网贷平台借了5万元应急,结果术后恢复期长,工资又被扣了一部分,导致第二期还款逾期了8天。
原本只是轻微逾期,平台却委托了一家第三方催收公司,对方不仅每天给他发五六条短信,还多次打给他的妻子和学校办公室,声称“如果不还钱,将通报教育局,影响评职称”。
更过分的是,有一条短信写着:“诚信黑名单已录入,子女中考将受影响。” 张先生的妻子看到后当场崩溃,以为会影响孩子升学,整夜失眠。
后来我们介入调查发现,这家催收公司根本没有资质,发送的信息也存在大量夸大和虚假成分,最终我们提起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并向银保监会投诉,法院判决平台承担连带责任,赔偿精神抚慰金8000元,相关催收公司也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催收不是法外之地,哪怕你欠钱,也不能被当成“人质”对待。
这些不是摆设,而是你维权的依据。你有义务还款,但他们没有权力羞辱你。
最后我想说的是: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了分寸。
如果你真的遇到困难,建议第一时间主动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申请展期或分期,大多数正规平台都有“困难帮扶机制”,比你躲着强得多。
面对催收,你要做到三点: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规则,缺的是敢于用规则保护自己的人。
欠钱要还,这是诚信;
被欺负了敢站出来,这才是尊严。
下次再看到催收短信,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一句:
这条短信,是在提醒我,还是在压垮我?
答案,你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某天晚上刚躺下,手机突然“叮咚、叮咚”响个不停,打开一看——全是银行或网贷平台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请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