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漏水怎么办?楼上不认账、物业推责任,教你三步合法维权!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糟心事?大半夜突然发现天花板渗水,墙面发霉、墙皮脱落,地板泡得鼓包,家具也遭殃,打电话找楼上邻居,对方一句“又不是我故意漏的”就打发了你;找物业,人家说“这是你们业主之间的事”,转身...
早上起床,发现自家天花板在“下雨”,水珠一滴一滴往下掉,地板泡得发胀,墙皮开始剥落,一查源头——楼上邻居家的卫生间漏水了,你找上去,对方说:“我也不清楚啊,可能是管道老化。”再找物业,人家两手一摊:“这属于你们私人纠纷,我们管不了。”这时候,你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是硬着头皮自己掏钱维修?
别急,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卫生间漏水不是小事,它背后牵扯的是法律权利和责任划分问题,处理不当,不仅钱包受损,邻里关系也可能彻底破裂。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拆解这个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拍照发朋友圈吐槽,或者直接上门理论,但我要提醒你:情绪解决不了问题,证据才能。
一旦发现漏水,立刻做三件事:
法院打官司讲的就是“谁主张,谁举证”,你说他家漏水害你损失,那你就得拿出铁证。
这里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漏水原因不同,责任主体完全不同。
如果是楼上装修破坏防水层导致漏水?
责任在楼上业主,甚至他请的装修公司也可能要连带担责。
如果是公共排水主管道老化破裂?
这属于小区共有设施,物业公司有定期维护义务,物业要负责维修并赔偿你的损失。
如果是房子本身质量问题,且还在保修期内?
开发商跑不掉,该修修,该赔赔。
我在办案中遇到最多的情况是:物业总说“这是你们邻里之间的事”,想把自己摘干净。但根据《民法典》规定,物业对共用部位负有管理和维护职责,如果他们长期忽视管道检修,出了事照样要担责!
很多人心软,怕打官司伤和气。发律师函往往比吵架有用一百倍。
我代理过一个案子,王女士家客厅天花板持续渗水,楼下查了三个月,楼上住户始终不配合,我们介入后,第一时间发出律师函,列明法律依据、损失清单,并附上初步鉴定报告,结果呢?第三天对方主动联系物业,一周内完成修复,还赔偿了三千元损失费。
你看,有时候不是对方不想解决,而是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法律文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逃避的成本有多高。
如果真走到诉讼那一步,也别怕,这类案件事实清晰、证据明确,法院通常会支持合理维修费、财产损失、甚至因漏水导致无法居住而产生的临时租房费用。
去年冬天,杭州某小区一对上下楼邻居因为卫生间漏水几乎反目成仇,李先生发现自家主卧墙面发霉,衣柜里的衣服都长了毛,找人一查,确认是楼上张先生家马桶下水接口松动所致。
张先生一开始拒不承认:“我又没天天用水,怎么就怪我?”双方僵持一个月,关系降到冰点。
后来李先生找到我们,我们迅速指导他做了房屋损害评估,并向物业调取了管道结构图,证明该段管道属于专有部分,随后我们发出律师函,明确指出其行为已构成“侵害相邻权”,若不及时处理将提起诉讼。
没想到,函件送达次日,张先生就带着维修工人上门道歉,并全额承担了5800元的修复及清洁费用,更难得的是,两人后来还一起喝茶聊开了——原来,法律不是撕裂关系的刀,而是重建信任的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条:
物业服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和物业的使用性质,妥善维修、养护、清洁、绿化和经营管理物业服务区域内的业主共有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小区内的基础设备、公共管道属于业主共有,物业公司负有日常维护义务。
卫生间漏水看似是生活琐事,实则是一场关于权利边界、责任归属和邻里伦理的小型博弈,面对问题,沉默不会换来安宁,妥协未必赢得尊重。
我的建议很实在:
👉 发现漏水,第一时间取证;
👉 分清是私人责任还是公共管理失职;
👉 先沟通,再施压,必要时果断走法律程序。
你维护的不只是屋顶不漏水,更是作为业主应有的尊严与权益。别让一滴水,淹没了你本该拥有的安稳生活。
法律从不偏袒强者,但它永远站在准备充分的人这一边。
卫生间漏水怎么办?物业推责、邻居翻脸,教你三步合法维权!,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早上起床,发现自家天花板在“下雨”,水珠一滴一滴往下掉,地板泡得发胀,墙皮开始剥落,一查源头——楼上邻居家的卫...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