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点怎么算?搞懂这几点,再也不怕算错多缴钱!
发工资时发现到手的钱比预想的少了一截;开个发票被财务一句“这个税率不一样”搞得一头雾水;或者自己做生意,月底对账时突然发现利润没多少,税却交了不少?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税点到底怎么算? 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发工资时一看到账金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又少了这么多?或者年底报税时一头雾水,表格填了一堆,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交多少、能退多少?甚至有些个体户老板干了一整年生意,利润看着不错,结果一算税,差点倒贴钱……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税金到底是怎么算的?说白了,税不是靠猜的,也不是靠感觉,它是一套有逻辑、有规则、可推导的计算体系,只要掌握几个核心思路,普通人也能轻松上手,不被税务问题“割韭菜”。
很多人一听到“税”,脑子里只有一个模糊概念,其实我们日常接触的税种不少,但主要分两大类:
咱们普通人最常打交道的就是个税和增值税(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今天重点聊聊这两个。
很多人以为个税就是“收入×税率”,大错特错!真正的计算方式是:
应纳税所得额 = 月收入 - 五险一金 - 起征点(5000元) - 专项附加扣除
应缴个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王月薪1万元,五险一金扣了1500元,租房每月还能扣1500元专项附加,那他:
所以小王每月只交60块个税,到手约8440元,是不是比你以为的少多了?
⚠️ 关键点来了:专项附加扣除你申报了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房贷利息、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这些都能抵税!很多人白白放弃了几千甚至上万的退税额度,太可惜了。
如果你是个体户、开公司、做电商,那你绕不开增值税。
简单说,增值税不是对你赚的钱征税,而是对“增值部分”征的税,有两种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目前多数行业征收率1%(疫情期间优惠延续)。
一般纳税人:用进项抵扣销项,玩的是“差额征税”。
💡 提醒:发票管理一定要规范!没有合规进项票,等于白白多交税。
张姐在小区门口开了家奶茶店,第一年营业额70万,她觉得自己没赚多少,结果税务局通知她要补税近3万元,吓得她差点关门。
我帮她一梳理才发现:她是小规模纳税人,本来可以享受季度30万以下免税政策(2023年标准),但她把几笔私人收款也混进了经营账户,系统判定为应税收入,而且她根本没做账,也没申报减免。
最后我们重新整理流水,区分公私账户,补申报了免税额度,最终只补了不到5000元,还申请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
👉教训很深刻:不是生意难做,是你不懂税怎么算!合规经营+合理筹划,能省下真金白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号):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税金怎么算?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认知。
你少交的每一分税,可能是你没用好的政策;你多交的每一分税,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细节。
记住三句话:
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我们也要确保自己不被多取、不错取、不盲取,搞懂税怎么算,不仅是省钱,更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
下次再看到工资条或发票,别急着划走,多看一眼,也许你就发现了属于自己的“隐藏退税”。
税金怎么算?搞懂这几点,再也不怕算错白交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发工资时一看到账金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又少了这么多?或者年底报税时一头雾水,表格填...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