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看懂这3点,避免被套路还影响征信

金融债务34秒前1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紧急通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短信里还附了个链接,点进去长得跟官方页面一模一样,很多人一看就慌了,赶紧点链接还款,结果钱没了,征信也没见好转。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金融法律律师,我今天必须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不是所有“逾期短信”都值得你立刻行动,有些,其实是披着合法外衣的“催收陷阱”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看懂这3点,避免被套路还影响征信

先别急着点链接!三步识别真假逾期通知

第一步:查来源号码是不是官方渠道?
真正的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发的提醒短信,基本都是通过95开头的短号(比如95588、95566),或者有认证标识的短信服务号,如果你收到的是106开头的普通短信平台,甚至是一个手机号直接发过来的,那大概率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是诈骗团伙冒充的。

第二步:不点任何链接,手动登录官方App核实
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让你直接还款,尤其是那种“不点就上征信”的恐吓式话术,正确做法是:打开你当初借款的那个App,或者拨打客服电话,自己查账单状态,真逾期了,系统里一定有记录;没逾期?那你可能正在被“软暴力”催收。

第三步:有没有具体信息?
真实的逾期通知会写明:贷款产品名称、逾期天数、应还金额、合同编号等,如果短信只写“您已逾期”,连本金都没提,那这就是典型的“广撒网式催收话术”,目的就是制造焦虑,逼你快速转账。


以案说法|李女士差点被骗走两万块

去年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某银行贷款逾期”短信,说她有一笔1.8万的消费贷已逾期37天,再不处理会影响子女上学,短信里附了一个链接,页面做得跟银行官网几乎一样。

她心一紧,点进去输入身份证和银行卡号,又按提示操作“解冻账户”,结果瞬间被转走了2万元,后来报警才发现,根本就没有这笔贷款记录——她是两年前在一个小网贷平台借过5000块,早就结清了,但信息被泄露给了催收公司。

我们介入后发现,这个所谓的“银行通知”完全是伪造的,最终警方抓获了背后的黑产团伙,他们专门批量购买逾期用户数据,用AI生成个性化短信进行精准诈骗,而李女士也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该平台承担个人信息泄露的责任。


法条链接|这些法律你一定要知道

  1.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2. 刑法》第253条之一: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3.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禁止使用恐吓、侮辱、群发联系人等方式进行催收,不得冒充国家机关或金融机构发送虚假通知。
  4.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5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前,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这些法律不是摆设,是你在面对“暴力催收”时最硬的底气。


律师总结|冷静是最大的武器

朋友们,贷款本身不可怕,逾期也不等于“人生完蛋”,真正可怕的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记住这几句话:

  • 真逾期不怕,主动协商就能解决,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有“宽限期”“分期补救”政策,只要你愿意沟通,没人真想把你告上法庭。
  • 假通知别信,越急越要慢下来,所有要求“立即点击”“马上转账”的,99%是坑。
  • 保留证据,该举报就举报,截图保存短信、录音通话、记录时间,这些都是将来维权的关键。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个时代,比还钱更难的,是保持清醒,别让一条短信,打乱你生活的节奏,你有权利知道真相,也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尊严。

遇到问题别硬扛,也别瞎猜,该咨询专业的人,就大大方方去问,毕竟,法律存在的意义,不只是惩罚,更是保护。

——你的律师朋友,老张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看懂这3点,避免被套路还影响征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摩托车怎么过户?手续太麻烦?一文讲清避坑指南!
« 上一篇11分钟前
×
23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看懂这3点,避免被套路还影响征信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紧急通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