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短信催收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被套路反咬一口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民生银行发来的短信:“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 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可自己明明记得还了啊?还是说……真忘了哪一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用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是不是要被告了?”“会不会影响孩子上学?”“是不是马上就要上门催收了?”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类似的咨询,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地聊一聊:当你收到这类“贷款逾期催告短信”,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是合法催收,哪些是赤裸裸的恐吓?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逻辑:你确实借了钱,那就有还的义务;但平台或第三方机构催收,也必须依法进行。
现实中,很多短信看似“正规”,实则漏洞百出。
这些,很可能已经涉嫌违规催收。
根据《民法典》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催收行为必须合法、文明、尊重人格尊严。不得频繁骚扰、不得威胁恐吓、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可现实呢?很多人被一天几十条短信、凌晨电话轰炸搞得精神崩溃。
面对催收短信,别慌,按这三步来:
第一步:核实信息真伪
打开短信,先看三点:
第二步:区分“催收主体”是否合法
注意!很多平台会把债务“打包转让”给第三方催收公司,但根据《民法典》第546条,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否则对你不发生效力。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陌生公司突然发短信说“你欠我们钱”,但你从来没收到原平台的债权转让通知——那你完全可以不理它,甚至可以主张其无权催收。
第三步:主动沟通,保留证据
如果你确实逾期了,建议主动联系原始放款机构(比如某某银行、某某金融APP),说明情况,争取协商分期或延期。所有沟通尽量通过官方渠道,文字留痕。
千万别因为害怕就随便点短信里的链接!很多“还款入口”其实是钓鱼网站,一输银行卡信息,钱就被划走了。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张先生因疫情失业,某网贷逾期了两个月,结果连续半个月,每天收到十几条短信,内容包括“已向户籍地法院提交诉讼材料”“将上门张贴催收公告”“家人将被列入失信名单”。
张先生吓得睡不着,差点去借高利贷还钱,后来他找到我,我们调取了平台数据发现:该笔债权并未完成合法转让,所谓“催收公司”根本无权主张权利;且短信内容构成严重恐吓,已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我们向银保监会和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并提起人格权侵害之诉,涉事公司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相关催收人员也被停职处理。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不合法催收,沉默就是纵容,拿起法律武器,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最后我想说: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失去判断力。
贷款逾期本身是民事纠纷,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坐牢,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披着“合法外衣”行恐吓之实的违规催收行为。
记住我的建议: ✅ 收到催收短信,先核实真伪; ✅ 不回应威胁,不点击链接; ✅ 保存所有记录,必要时投诉或起诉; ✅ 真有困难,主动协商,别让小事拖成大事。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纵容肆意妄为的催收乱象。你不怕麻烦,麻烦才怕你。
下一次再看到那种“不还钱就完蛋”的短信,不妨微微一笑——你知道,自己手里,握着真正的力量。
—— 一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律师
收到贷款逾期催收短信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被套路反制维权,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用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