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突然轰炸?别慌!3招教你化险为夷,还能保住征信!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凌晨一点,手机“叮”一声响,打开一看——“尊敬的速优贷款用户,您已逾期第5天,即将上报征信,请立即还款!”
紧接着第二条:“如不处理,将影响您的购房、购车及子女教育资格。”
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这下征信要黑了……”

别急,先深呼吸。
作为一名处理过上千起借贷纠纷的律师,我得告诉你:收到逾期短信≠世界末日,关键是怎么应对,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拆解清楚——从恐慌到化解,三步走稳!

贷款逾期短信突然轰炸?别慌!3招教你化险为夷,还能保住征信!


第一步:搞清楚你是“真逾期”还是“被套路”

先别急着转账!现在市面上很多打着“速优”名头的平台,其实是外包催收公司发的恐吓短信,他们根本不是放款方,只是拿你的信息吓你交钱。

怎么办?
打开你当初借款的APP或查银行流水,确认是否真的没还上,如果已经还了还收到短信?那大概率是系统延迟或者第三方催收在“碰瓷”。

✅ 温馨提示:正规机构不会用“影响子女教育”这种话术威胁你,这是典型的软暴力催收,违法!


第二步:主动沟通,掌握主动权

如果你确实忘了还,别躲!越躲越被动。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联系官方客服,说明情况,争取协商空间。

比如你可以说:
“我因为突发疾病/失业暂时周转困难,不是恶意拖欠,能不能申请延期三天?或者分期补上?”

态度诚恳但别低声下气。
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人有履行义务,但也享有合理协商的权利,很多平台其实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起诉那一步——成本太高。

⚠️ 注意:所有沟通尽量留痕!打电话录音,聊天截图保存,万一将来扯皮,这就是你的“护身符”。


第三步:守住底线,拒绝非法催收

最怕的是那种“轰炸式”短信+电话+朋友圈威胁。
“再不还钱,我们上门贴告示!”“你同事都知道你欠钱了!”——这已经涉嫌侵犯隐私和人格权。

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收集证据,直接举报!
把所有骚扰短信、通话记录、陌生号码都保存好,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严重的可以直接报警。

我之前代理的一个案子,当事人被催收公司P图造谣“老赖”,最后法院判赔精神损失费2万元。法律永远站在理性守法的人这边


以案说法|小李的“短信惊魂记”

我的客户小李,90后程序员,去年借了速优平台8000元应急,结果公司裁员,断了收入,逾期7天。
紧接着,他每天收到十几条短信:“征信已冻结”“将纳入全国失信名单”,他还真信了,东拼西凑借钱还上,结果发现平台根本没有上报征信。

后来我们调取了平台数据,发现:根本没到上报节点,纯属催收施压
我们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平台被约谈整改,小李还拿到了500元精神补偿。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恐惧源于未知,而真相往往比想象温和得多


法条链接|你该知道的几个关键法律依据

  1.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相关规定执行。

  2.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3.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不得使用恐吓、侮辱等不当语言或行为。

  4.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未满5年,你有权提出异议。


律师总结|冷静是最大的武器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最忌讳两种反应:一是破罐子破摔,干脆不管;二是惊慌失措,乱还款、乱承诺。
真正的聪明人,是能分清“责任”和“恐吓”的边界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情绪中失去判断力。
记住三句话:

  • 真问题,不怕沟通;
  • 假威胁,依法反击;
  • 守住底线,信用可修复。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只要方法对,每一步都能走得踏实。
毕竟,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在风雨来临时,依然有伞可撑。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内容基于真实案例与现行法规,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有具体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贷款逾期短信突然轰炸?别慌!3招教你化险为夷,还能保住征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网贷逾期征信哪里查?逾期了怎么办?
« 上一篇5分钟前
×
18
2025 10

贷款逾期短信突然轰炸?别慌!3招教你化险为夷,还能保住征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凌晨一点,手机“叮”一声响,打开一看——“尊敬的速优贷款用户,您已逾期第5天,即将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